泉水湍涌,千年古韵

泉水湍涌,千年古韵

黄蒙蒙散文2026-02-02 12:20:46
仲秋八月,我从塞北到曲阜,从曲阜到泰山,从泰山到济南,一路走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到古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无穷魅力,就像涓涓泉水滋润我的心田,震撼我的心灵,令我愉悦,让我沉醉。8月24日我跟
仲秋八月,我从塞北到曲阜,从曲阜到泰山,从泰山到济南,一路走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味到古国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无穷魅力,就像涓涓泉水滋润我的心田,震撼我的心灵,令我愉悦,让我沉醉。
8月24日我跟同事从泰山下来,到了三个导购商场,回到济南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大家很尽兴,喝了点酒,我喝醉了,怎么回的宾馆,怎么睡下的,都忘记了。雨中登泰山对我来说却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心情怡然,也就成了醉的理由。
第二天,去趵突泉。累了,真的累了,车厢里寂静无声。我坐在车的前边座位上,默默地看路上风景,因为,我无法闭上眼睛,因为一闭上眼睛,就想吐,总有股莫名的酸水向上涌来。
八月,济南的秋天是温润的,打开车窗,满面扑来湿润的气息,增添一丝抚慰。初秋里显露着宁谧的个性。最喜如此的淡然、豁达,刚才胸中欲吐万千郁结,现在却畅快无比。
济南泉眼遍布,据史料记载:“济南城北有鹊华二山,冈岭相连,隐隐若长堤。城南则千佛山高峙,环其三方,地形凹下,成一盆地,缘城诸水,皆由南山下注,而为北面之山冈所束,流路缩狭,伏泉特多,因而随地涌出。”由于这特独的成泉之故,济南城七十二眼名泉,因而称谓“泉城”。
纵观泉城,我无暇顾及。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游览趵突泉公园,虽然是大早晨。人头攒动、游人如织,一进了公园,大家就走散了,我跟包头的几个同事结伴而行。我们进了观澜亭。只见观澜亭飞檐翼角,斗拱承托,上饰吻兽,下设坐栏。亭侧垂柳依依,假山秀立,亭南西两侧的泉池中分别立有明嘉靖年间山东巡抚胡缵宗书写的“趵突泉”,和清同治年间历城书法家王钟霖书写的“第一泉”的石碑。望着遒劲有力的题字,研读趵突泉的文字记载,趵突泉可上溯至商代,迄今长达三千五百多年。趵突泉原名“槛泉”,又名“瀑流”,是古泺水的源头。北宋诗人曾巩任齐州知府时,在泉边建了座“泺源堂”,赋此泉名为“趵突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也有摹拟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的意境。趵突泉出名是乾隆皇帝的两次南巡,御笔册封而驰名。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手书“激湍”二字,于是,趵突泉名声斐然。
趵突泉在一方水池中。据导游介绍,过去趵突泉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出露标高可达二十余米,如趵突腾空。而泉水温度四季恒定在十八摄氏度左右,即使在严冬,水面上依然水汽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氤氲在水面,缭绕于亭榭,颇有人间仙境之奇妙。正如老舍先生所描述:“泉太好了。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当然,趵突泉到了当代,水势已经没有当年的雄奇了。有的同事说,是不是用抽水机人工喷出来的。导游说,那倒不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地下水开采使用过多,确实影响了趵突泉喷涌的势头,甚至还出现过断流的现象。现在连续多年复涌,泉旺城兴,水灵人杰。望眼看去,整个水池清澈见底,而池心深处那三股向上的水流,既像三壶沸腾的水似地不断涌动翻滚,喷出来的大朵大朵的水花,又像一堆一堆银色的雪花,向四处飞散开去,将一池水荡起一层层涟漪,闪烁着粼粼波光,与水中游弋着的红锦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真叫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呆呆地欣赏着汩汩有声的泉水,趵突泉除了这三股大泉外,池中小泉星罗棋布,那一串串水泡去了一个,又上来一个,散如珍珠,忽聚忽散,忽断忽续,闪烁出晶莹的光芒,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盘”,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园内是一大泉群的汇集之园,除趵突泉外,这园内还有漱玉泉、金线泉、马跑泉、柳絮泉等多处名泉分布其中。有个啤酒泉很有特色,有三个喷头,像自来水一样,流淌不止。人们拥挤在那里,争相品尝。我用最吸吮了一口,涩涩的,真有啤酒的味道。大家还用矿泉水瓶子装的满满的,边走边品味。置身于碧水清风中,顷刻间我被风雅的美景所陶醉了。兴奋之余,隐约感到心底的凄凉,为一些泉变成季节泉,一些泉时断时续,没有了激流湍急的壮观,想必这就是我的遗憾之处,感染了我的内心。无不为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而感怀不已。
从观澜亭走出来,来到了漱玉泉畔,一座小祠挺立于绿柳掩映之中,它就是为纪念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漱玉祠。漱玉泉,它是趵突泉泉群中水位最高的一个。池壁有“漱玉泉”三个字。“漱玉”来自“漱石枕流”的典故。史书中记载,孙子荆年少时想隐居,他告诉王武子自己要“枕石漱流”,可是却错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问他:“流可枕,石可漱乎?他灵机一动答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表达了要洁身自好,磨练意志的决心。相传李清照的《漱玉集》就因此泉而得名。进入漱玉祠,有郭沫若先生题词:“一代词人”、“传诵千秋”的匾额矗立在入口处,展室内清幽淡雅,形象生动,象征了词人一生洁净无暇的性格。身在漱玉祠中,在她的词里我最喜欢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深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诗人的笔下,泉城的景色是一种温馨的美,美的令人窒息。仔细阅览诗人一生颠沛流离,晚景凄惨的生活,深为一代女词人而鸣不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个愁字了得”,痛苦,无奈,蕴含在婉约的韵律之中。
我们绕泉边的石沿漫步,从表情上能看出,大家与我一样为睹名天下的涌泉丰韵而激动不已。我看见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三五成群坐在凉亭里,坐在公园的椅子上,有一对七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手牵着手,在公园的小径上舒缓着走着,相扶相携,那么安然,那么幸福。小张还跟老人聊了几句,还给老人照了像。小高还跟随老人追了很远,真羡慕呀,我们老了能这样多好呀。老人像个艺术家,他们对园中美景早就习以为常,说不定才有闲暇时间消闲。我无不对一块上书“福地洞天”的牌坊而心动不已。我用力地抿抿嘴唇,感觉自己的嘴唇有些苍白,对自己人已到中年了,却依然与生活纷争,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