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论

声论

椅背杂文2025-08-06 04:57:31
周礼崩坏,王室日衰。时天下,文出于楚,礼盛行于鲁。郑卫之音,流行时下,音渐糜。音分为数种。金鸣振振然言志,好此者寡。浊杂惑心神,好此者众。诸国都城熙熙攘攘皆为名而趋,皆为利而散。五色者乱目,五味者紊脾
周礼崩坏,王室日衰。时天下,文出于楚,礼盛行于鲁。郑卫之音,流行时下,音渐糜。
音分为数种。金鸣振振然言志,好此者寡。浊杂惑心神,好此者众。
诸国都城熙熙攘攘皆为名而趋,皆为利而散。五色者乱目,五味者紊脾,五音者糜耳,五欲乱心神。
历王好财。言天下王之天下,山之薪,王属。水泽之鱼,王属。国人取之皆税。有诽议者,吏刑之。日路途不闻语,夜居室无儿啼。人神共愤,国人逐之。世人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昔鲸治水,息壤堵塞,洪水四溢,祸流天下。禹以疏导之法,引流归海,洪水乃治。
何为声?声者言志也,言吾所求也。盘古开天地,混沌一分为二,上为天,下为地,如何定位上下无考证。清轻者为阳上升,重浊者为阴下降。时阴阳交汇于天地之间,万物生。自然风云雷电雨,物示以阴阳面分五行。时春秋冬夏四季,五方东南西北中。神女娲取金石为骨,河水为汗血,黄尘为皮肉,吸太阳之精火,赋木生长之性以造人。是故天地阳升阴降,万物运动,五行转化。
人开始繁衍生息。
时炎帝年衰,黄帝征天下,与蚩尤涿鹿,制鼓,威震天下,五百里内莫不心惊心动魄,,隆隆之声似九天神雷现于世,此天籁音,声就黄帝之威,一统天下,鼓乃立国之音。
天籁之音有可习者,有不可习者,鼓为天雷音,故而天下骇。
取山之石,相撞作为士石音。取它山之木竹以为彤管,风行木音。煅金石为铜鼎相击,振振为金音。以山涧江海水流之形为水音,以焱焱滚滚之势为火音。
有先王以丝竹作弓,幻化为琴。
有先王以竹骨为笛,长而为箫。
为何有声音?阴阳上下相交而生,故见风云涌动,雷鸣隐隐。五行内外转化而生,故闻荣枯交替,秋林萧瑟。
故物动有声,声分五行。曰:宫为土。曰:征为火。曰:羽为水。曰:商为金。曰:角为木。
天下大治,百家齐鸣,声乐流行天下。击筑而吹竹,弹丝而拔弦。善者可操纵人之喜怒衰乐悲恐惊,声如天籁,引凤招凰,和鸟兽之鸣。此为道也。
平公好音,师旷奏〈清角〉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师言:惊天地,动鬼神,不可轻弹。萧史弄玉,箫声惊动天人,乘龙跨凤而去。
江渚之上断弦,伯牙知山涯之下必有盗听之人。弹〈高山流水〉问音道,钟子期言:登山伐檀,而知山之志,经闻涧溪,而知水之意,故而知音。不近山水,不知天簌音。山有平缓、陡险不同。水有潺涓、洪涌之异。何也?水经过沙渊、涧岩,相交各声音不同,知音者听出何种水声,见声而知意为知音。
高渐离举筑击秦皇帝不中,被诛。
嵇康临刑前,索琴弹奏<广陵散>,曲终,道:“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朝乘风归去,消散于白云间。人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而天上的终究要回到天上去了。
自季札之后君子鲜矣。下里巴人能合者众,阳春白雪能合者寡。如天雷之意,不可轻弹。
知音者有几人,真通音道又奈何。作焚琴煮鹤之事,天下人莫不耻者,然谁能明他们的心呢?大抵是唐寅“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那种心情。真通音道几人,知音又奈何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