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说《马灯传奇》谈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作为长篇小说《马灯传奇》的读者,能荣幸地被作者邀请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并发表浅薄的阅读感受,这既是对我的一个鼓励,又给我提供了一个向诸位前辈、老师学习的机会。因此,我怀着诚惶诚恐而又喜悦不已的心情写下这
作为长篇小说《马灯传奇》的读者,能荣幸地被作者邀请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并发表浅薄的阅读感受,这既是对我的一个鼓励,又给我提供了一个向诸位前辈、老师学习的机会。因此,我怀着诚惶诚恐而又喜悦不已的心情写下这些文字,来表达我对一位年过七旬的作者,以及作品中承载的那些将毕生美好年华奉献给深山区教育事业的同仁的一片敬意。文章当为何而著
《马灯传奇》是一部长达四十万余字的长篇小说,其作者是一位已至古稀之年的老教师,曾在深山区奋战了十八个春秋,期间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磨难,为改变山区教育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他将这一些经历整理成书,既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也是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主义小说。当我拿到这篇小说时,那沉甸甸的分量已经让我深深敬佩作者的不易,当我认真读完时,尤其让我感觉到了这篇小说的重量和价值,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了文学作品的真正使命以及文字写作者肩负的历史重任,更明白了我们的文学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
作为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我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能让心灵震动的深刻的作品,比如文革后出现的伤痕文学,那个时代的文人饱尝了历史风云变换给其精神上带来的痛苦,以其切身的体味写出了一些深具时代内涵的作品,像刘心武小说《班主任》、叶辛《蹉跎岁月》等,还有八十年代出现的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等,可以说他们怀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是在用血和泪甚至生命为我们创造了伟大的文化,更创造了伟大的思想,让我们的民族从灾难中看到了振兴的希望和强盛的力量。而《马灯传奇》以作者亲身体验为媒介深刻反映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以玉如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在艰难的自然社会环境中为改变深山区文化落后局面所付出的种种牺牲,读过之后让人感到了一种力量的迸发,可以说是一部阐述人生价值观和生命观的好书。
而很遗憾的是,当我们的民族从一次次洪荒和灾难中挣脱出来,并一步步走向了物质繁荣的今天时,类似于这样的纯文学小说却很少看到了。当漫步于街市书摊时,那些充斥眼球的花花绿绿的丰乳肥臀、色相风骚的美女封面,那些泛滥着肉欲、权欲、钱欲的色情暴力争斗的激烈情节、那些光怪陆离、神秘诡谲的玄幻情节,一次次地刺疼了我的心,以至于我不敢领着孩子去逛书市,生怕孩子幼小纯净的心灵过早地被时代的“风尚”所浸淫了。当一个个身着奇服的所谓“星”们被年轻的甚至更年轻的一族捧之为偶像,当充斥网上的武林秘诀、宫廷艳史的拙劣文字被下载到先进的MP3、MP4里被我们的一些花朵们废寝忘食地舔舐,当纯粹的文学形式被所谓的“快餐文化”替代时,我看到那些曾被无数人捧读倾羡的名著躺在冷清的角落里沉默。我很郁闷,我不知道巴尔扎克们有没有为我们的冷漠而伤心,我不知道杜甫们会不会遗憾他们除了给人们留下一个响亮的名字而文字却渐渐被人们忘却;我不知道鲁迅的《三味书屋》如果不写在教科书上会不会有孩子去那院子里捉蟋蟀,我不知道老舍的《茶馆》如果不被作为青少年必读之书会不会有人去那里小坐一次。
我越来越感到思想的迷茫,精神的萎缩。我不止一次地沉思,时下文学的低谷沉迷状态与人们精神出现的贫血溃疡病症,难道真的不会引起社会的思考: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思想来引导,我们的文学到底要倡导一种什么精神,宣扬一种什么理念。难道这个繁华的社会贫穷的就只剩下了这些粉肉媚姿了吗?难道我们的文学也会镀上铜臭的光泽吗?我越来越对我所钟爱的文学感到陌生了,我不知道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许我在杞人忧天,但是有一点我是明白也是坚信的,一个社会如果离开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先进思想的作品,必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社会,一个民族如果缺失了真正为社会呐喊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思想引领者,必将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也许我们在迷茫,因为生活太累;也许我们在麻木,因为欲望太多,但是我相信我们的骨子里还是需要新鲜的血液的,我们的心底还是深埋着清净的土壤的。因此,当赵习茹老师将倾其一生心血所创作的长篇小说《马灯传奇》赠送给我时,我有一种久违的激动。且不说这篇小说有没有生动曲折离奇的情节,有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单单就他能在古稀之年洋洋洒洒四十万余字,就足以感动每一个人了,他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已经远远胜过一部文学作品存在的价值,更何况其作品里主人公玉如为改变深山区教育落后局面而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则更是时代的一面旗帜,后人的一面镜子。
文章合为时而著,从文学的现实意义上说,《马灯传奇》所彰显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无疑给我们的社会注射了一针清醒剂,并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领着人们向更加美好的世界靠拢,从而成为当今社会一些如我一样的身心浮躁的人们精神黯淡时的一盏“马灯”!
“马灯”为心路点亮
小说《马灯传奇》带有明显的时代印痕,作品所叙述的一切发端于“三面红旗”高高飘扬的年代,告终于经过恶浪滔天而倏忽退潮之时,是一部具有明显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叙述了一位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青年玉茹,不避艰险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巍峨太行山麓的深山地区,为开辟失学儿童的教育阵地,改变深山区文化落后面貌的苦斗经历,详细描写了玉如在这里奋斗的十八个春秋里,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难、勇于改革和创新并为改变深山区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的经历,谱写了一曲深山文化翻身、太行旧貌换新颜的颂歌。
作者从“一盏马灯”起始,向读者描述了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在不寻常的岁月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以及个人的思想波澜和曲折传情的心路历程,歌颂了他继承革命前辈的遗志,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深山教育,艰苦奋斗的革命情怀。可以说这是一部自述式的个人回忆录,故事中塑造的以主人公玉如为代表的人物都是出生在太行山区的普通人,就是本文作者身边的真实的人,他们有着太行山一样坚强的骨骼,顽强的毅力,又有着革命老区人民的不屈不挠、勇于献身的革命斗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正是当今时代所缺失了的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无私奉献的充满了真善美的人格魅力。因此,这样一部洋洋洒洒四十万余字的书,其闪光的地方并不在于作品有没有复杂曲折离奇玄幻的故事情节,而在于一些平常具体的繁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新《三国》的成与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