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落深知宋玉悲

摇落深知宋玉悲

拌娇杂文2025-10-22 20:54:53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引自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一前几天还有朋友问我对教育界最近的热门人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引自杜甫《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

前几天还有朋友问我对教育界最近的热门人物易中天、于丹、张鸣等人的看法,我回答说自己对易中天和于丹都没什么兴趣,张鸣倒还值得关注一番。因为对于易中天等人,个人认为他们倾向于今文学派的做法,如果他们做今文能够达到康有为的地步,也是好的,但是他们的学问和做法,在我目前看来,如御用文人,没有什么个人特色和棱角,几乎称得上是平庸流俗。而我由于一直以来都比较喜欢古文学派的方式,并且认为庸俗历史学或者庸俗儒学阐释育人不足、毁人有余,所以对于易二人,不太感兴趣。同时觉得张鸣的经历丰富,有深厚的底层经验,是实践之后才出的理论,在这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时代显得个性鲜明,立论古怪,横见侧出,和易中天的三国以及于丹的三部曲论有很大的不同,觉得有其个性张扬的思想与观点。
今日却偶然听说张鸣要被迫离开人民大学了。到他的博客看了下,发现是确实的消息。按照他的意思,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尊重上级领导。而得罪领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同事箫延中的教授评定落选(如果说当年知道陈嘉映先生离开北大只是个讲师时,我还感觉到惊奇的话,可如今在张鸣的博客里得知,人大中外知名的箫延中连个教授的职称都没有的境遇时却丝毫未觉得讶异。因为,近几年来,在许多中国的大学里,即使一个有一定声望的教授,没有一点权威和地位的现象,也早已司空见惯了。更何况是一些不太听领导的话的教师,晋升不了职称、涨不了工资等是正常的。若是晋升了职称、涨了工资才令人奇怪呢)。

坦白地说,没有在大学里任教以前,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现在却怀疑得很。
回想我上大学的时候,大学里的学术气氛还是盖过政治气氛的,至少系主任是民主推选出来或轮流做的,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的地位并不比系主任差。可如今的大学,分为厅局级大学、副部级大学等。一个学校分校、院、系三级,再加之众多的党政机构,所有的行政管理官衔基本都由上级层层任命。
如果在中国的大学里呆过,便会非常悲哀地发现,一些被社会认为是管理社会精英的所谓的人物都是什么水准,定会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界而深深担忧和忧虑。因为,中国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高校的制度还是大体上照原样运转,靠惯性或曰惰性运转。权力者也许不能不比过去多讲一点所谓的法制,但学术道德在不断的沦丧,腐败也愈益严重,教育界管理制度的诸多方面仍然和过去一样的冷漠,一样的非人性。行政权力,在其中起着绝对的操控作用,权力中心仍然是“真理”的中心。
“学官垄断”,大学的衙门化程度深入骨髓,连细胞都行政化官僚化到了不同寻常的田地。
现在的大学教师,在名义上和待遇上虽然不菲,但实际的地位,同工厂的工人相差无几。多数大学里的所有事情,都由校长副校长决定。尤其在当今中国的高校里,院系本是大学教学研究的基本细胞,教师却连选个没有实权的系主任的权力都没有。那些专任老师(只管教书的)地位是最低的。即使新生入学典礼,台上坐的都是以院长为中心的领导班子,从来不想着把自己的名牌教授优秀教师展示一下。而且所有的会议,都是校长先讲(占最多的时间),然后副校长讲,然后助理讲,即使教师是大牌,是名师,也少有说话的权力。

记得读研时,我的《人力资源管理》导师在课堂上讲解企业招聘选拔人才的案例分析时,提及某企业欲招聘一位经理助理,老板对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说,要非常听话的,能力不能够超过她,并且凡是在笔试时的那道选择题“你最喜欢世界上的哪个国家”中选最喜欢日本的应聘者,一律淘汰,不准进入面试。因为老板本身讨厌日本人,不喜欢不听话的人,无法容忍和她的喜好相背的下属。
还记得导师在讲解完那个案例后,说过一句很精彩的话:“什么是企业文化?老板的个人喜好就是企业文化!”因为,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领导在招聘人才时就基本以个人的喜好而定,并且在员工进入企业之后,没有哪个企业的领导不喜欢听话的奴才,大学也不例外。
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的领导,都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是听话的衙役。所以,当今大学里得势的老师中,除极少数的知名学者是被聘过来装点门面外,大多是阿谀之徒;而且那些能够有幸被评为“优秀”的教师,最大的“美德”,就是听话、乖巧。
并且这样大学里的绝大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时,也都强制性地要求其个个听话,最好都变成奴才,不管老师领导说什么,只管应声“喳”就完全可以了。
大学,本应以教师为主体,这应是共识。因为,学生进校,本是来向老师而不是向行政当权者学知识的。可当学生们在校园里看到,那些为人师表的教师,不过是被权力者任意呼来唤去的打杂工,腰都无法挺直,还不如一个行政部门掌有实权的小科长甚至小科员。没有什么地位不算,如果个性再稍微强点,发出一些与领导不同的声音,还会受到排挤和打击时,不知会做何感想……
也许他们会纳闷,这样的大学,跟旧时的官场有何区别?

如今,中国教育界的不满实在是太多了,其中对官本位的管理体制不满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高校本应该是人类文明的最后堡垒,可中国的大学,却存在着非常普遍的官本位现象。很多学霸霸占学术资源,学术也只是他们获取名和利的手段而已,没有学术良心,没有学术诚信的事比比皆是。“学术行政化、学者官僚化”,官大“学问”大,据说是中国大学的现实。因为,在大学里,只要当了官,就可以有学术和其它的资源可以调动,好处没个完,不仅自己课题做不完(反正有年轻教师和学生可以支配),还掌握了学校里其他人员的生杀大权。
也许中国的高校本身就是官府的一个附属衙门,那么必然带有一整套的官僚机构,其作风也必然是官僚作风。因为,当今高校的绝大部分的领导,在强调组织和整体行动、利用行政权力主导职称评定、加工资、进修等,通过一个官僚化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时,更多的是压制下属的个人意气(例如校长家长制作风,要人绝对服从,排除打击不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