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柔中杂文2025-12-08 20:36:44
古往今来,关于屈原《渔父》文章里面的两种决然不同的为人处世观点是最容易引人争议的。不少人认为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坚守信念,宁为玉碎的崇高精神是值得令人钦佩的,而对渔父“世人皆浊,何
古往今来,关于屈原《渔父》文章里面的两种决然不同的为人处世观点是最容易引人争议的。不少人认为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坚守信念,宁为玉碎的崇高精神是值得令人钦佩的,而对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的为人处世则是持批判的态度。当然也有人信奉渔父的洒脱超俗的,顺其自然的做法。我的看法是精神上偏向于屈原的不屈于世俗黑暗面的高尚情操;但是现实生活中我更倾向于渔父的不拘于小节,泰然处世的风格。
实话实说我不得不肯定屈原“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节操是令人钦佩,赞叹的,在如此黑暗、污浊的社会,还能坚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节操是难得可贵的,但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屈原竟如此轻言生死,可曾想到死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可曾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道理?或许他以死明志能获得世代的歌颂,可是屈原以这种方式来言志能改变现实状态吗?答案肯定是不能,黑暗的社会现实并没有因为他的死而就有所变得一点儿光明,相反的世上却少了一个敢于批判世界不公之人。所以,在我眼里看来屈原是在用这种懦弱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之所以说死是懦弱的表现无异于是说屈原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害怕污浊的尘世对自身的污染。如若不是,他可懂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道理?假设每个人都像屈原一样,一遇到现实的挫折就用死来逃避现实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就更加永远也没光明之日可言了。
相较于屈原的决绝,渔父是那么淡泊的。渔父在面对屈原的以死明志的豪言壮语时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如此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就这样跃入眼帘,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很显然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同样是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著,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可是渔父却对他这样的做法嗤之于鼻,而是婉言劝道“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在我眼里渔父的态度是勇于面对现实的表现,明知道自己无力去改变世界黑暗不公的现象,那么他就退而求其次去迎合社会的需要而改变自己,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经常会说“既然我们无力去改变周围的环境,那么我们就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了。”所以总的来说渔父是个善于明泽保身,并且能在黑暗的社会生活里游刃有于,他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
结合现代的社会生活,像渔父这样为人处世的人实在是多的数不甚数了,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去贬低他们的生存价值,因为在我看来活着的人比逃避现实而选择去死的人更值得让人去称赞和歌颂。死了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能在黑暗和残酷的现实生活中活下去从来就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做到的事。现实的社会实在是有太多不公平和黑暗的事了,仅凭我们微薄之力想去改变它,简直就是无异于蚂蚁撼大树。比如说你没钱没人没背景的话那么你想考个公务员职务的话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如果你有钱有人有背景的话或许情况就不一样了。记得有人曾拼命努力的通过了公务员笔试,却在面试主考官要求要5万或10万才能过的时候放弃了,退而求其次去找其他的工作,原因不过是自己出不起那一份钱呗,或许干脆有人就下狠心先借钱买下这个职位,然后再还债。这都是现实中活生生的“渔父”的生活写照。假设是按照屈原的想法的话,那么这个人不愿去推波助浪而是选择以死来保全自己清白,那么我想问人生能有几条命让你去自杀呢?相信谁都清楚的知道每个人的生命是仅有一条的,自己都不爱惜的话那么谁也没办法去救你了。
其实“渔父”这类人实质上并不是像世人眼里那些只会助长歪风邪气、阿谀奉承之人一样,现实生活中也不缺乏那些一心为民、刚正不阿的“渔父”。“贪官”不少,可是却有人能利用贪官的职位来造福百姓,不信?你瞧,某某官员位高权重,你说他贪吗?他贪。一直以来不少人为了保全自己的职位或者是某些利益而走后门给他塞红包、送礼品之类的,他都照收不误。但是他贪的得好、贪得妙,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能利用那些不利之财来救济那些贫穷人家或者投资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他不直接检举那些人,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是多此一举伪装成贪得无厌的人来做善事呢?那么,我问你,如果换成是你,你能检举几个人?检举了他,其他人就不在贿赂、不在贪污了吗?要是你的上司也是这样的人呢?你此时此刻能揭发了他,但是他就一定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了吗?既然你无法去确保这些事,那么还是谨慎的伪装好自己就好了,因为这世界有时候真的黑暗到可以颠倒黑白、是非不分,或许自己做点善事,也可以让嫉妒你的人颠倒是非、小题大做、奸计得逞。像官官相护这样的案例决不是像我们茶余饭后笑谈的那么简单,而是真实的每天在我们的生活周边勾心斗角的上演着,只是我们都缺少纠正它的能力而已,所以我们也只能无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谨慎生活。
我想关于屈原《渔父》中不同角色的争议是不可能只有一个统一答案的,所以不管人们是选择屈原还是选择渔父,结局就是他们都一样没有能力去改变现实的不公,既然是这样,那么活在现实世界的我们还是学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明泽保身、怡然自乐的生活吧。毕竟如果世上没有渔父这类人又怎么能更加彰显出屈原的伟大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