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州拾遗
一、岳州乡村婚宴城里人的婚宴,大同小异,只是排场上的不同罢了。乡下却似乎要生动得多。十里不同俗。岳州新墙河一带,民风厚实、拙朴,吃大块肉,喝大碗酒,有河的性格。一坨名曰“肘子”的蒸肉,足有两斤重。盖面
一、岳州乡村婚宴城里人的婚宴,大同小异,只是排场上的不同罢了。乡下却似乎要生动得多。十里不同俗。
岳州新墙河一带,民风厚实、拙朴,吃大块肉,喝大碗酒,有河的性格。一坨名曰“肘子”的蒸肉,足有两斤重。盖面肥肉一块约摸寸把宽、五寸长,油光灿灿,闪烁着一种金属的光泽。酒是谷酒,喝得人心口火烧火燎,但又十分快意。其婚晏特别丰盛,于是,“吃不了兜着走”。有的客人便弯臂勾了一截酒瓶,叉开五指抓了几块大肉扬长而去。
山里人节俭、拘谨、守礼,还有点哆嗦。紧邻平江山区的豪坑、龙洞、桂峰等村落,吃尚清淡,汤汤水水,无论多少个菜,桌上一般仅留三只盘子,呈品字形。每上一道菜,先都由一个盔甲状的铜盖子盖着,客人一般不会冒然揭开,要等新郎倌和新娘子穿越席桌间的过道向客人致意或行礼后,才开盖动筷。每上一道菜都如此,真有点为难一对新人了,好在做新人的机会并不多。一边看着美丽羞涩的新娘子,一边吃着清清淡淡的山里菜,那滋味,怎一个“乐”字了得。
靠近临湘托坝一带的西塘乡,其婚宴就更具风情了。参加婚宴的客人,每人发一只编织精致的竹篮子,肉呀菌呀青菜呀及佐料等都装在篮子里,再每人发一口小铁锅、一把干柴,随你挑个什么地方去自己弄了吃。田墈边、小树林、屋角后、小溪旁,到处在埋锅造饭,炊烟滚滚。欢声笑语,布满山野。新娘子与新郎倌也不例外,夫妻双双挎了个竹篮,搂了把干柴,背着只铁锅,含情脉脉地“野炊”去……
这是多么浪漫神奇的婚宴!洋溢着远古的楚风,是岳州婚宴中的珍品。
二、大唐山记
张谷英村东行二十余里,与平江县交界处有一山,叫大唐山,又叫大明山。海拔约800余米,青松翠竹,清幽宜人。山顶有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率全城将士以身殉国的爱国将领张巡的纪念寺庙一座,内塑张巡像,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每年七月十三日(即张巡殉国之日),湘鄂赣边界三省五县的老百姓前来上香凭吊,山顶香客如云,络绎不绝,附近村民箪食壶浆以迎,流水之席自清晨至黄昏方散。山野村夫,边鄙之民,竟能千百年来自发凭吊一个拒贼平叛为国捐躯者,可见中国人同仇敌恺的平叛御外之心和舍生取义维护国家安定统一的爱国情结。
国庆之日,我与岳阳数名文友同登大唐山。相约各自为文,抒怀纪胜。搜尽枯肠,未得佳句。忽见斑驳的墙壁上贴了一张小学生做作业用的算术本纸,纸页发黄,上有墨迹。近而观之,大惊失色,不亚李太白登黄鹤楼之慨叹:“一拳捣碎黄鹤楼,双脚踏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现将这段出自普通山民之手,却又写得文彩飞扬的《大唐山记》抄录如下,以飨读者:
大唐山,亦称大明山。虎踞岳平交界,远眺三省五县;揽九天之云霞,开一目之千里;源渭水而发汩江,南洞庭而北幕阜。虽无泰山之雄、庐山之秀、华山之险、黄山之奇,但亦峰峦若浪,山势若奔,修竹如海,苍松如盖,鸣虫飞鸟蒙蒙,走兽龙蛇隐隐。大唐进士、御史中丞、忠靖王、爱国将领张巡之纪念寺即立于此。
山本无名,或曰:有白袍飞降此峰,上书“大唐张巡张大元帅”,此乃大唐山之由来也。叱权奸,拒安贼,守睢阳,名臣节,撑江淮之半壁,成将帅之典范。将军英烈千古,百姓景仰为神,铭之于心,载之于史,勒之于石,供之于寺。大唐山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历浩劫而沧桑不败,遇国难而香火愈炽。当地民众增其旧制,是年,岳州豪坑村村民又义务投工,修通公路至山顶,凭吊者络绎不绝,游览者心旷神怡。戊寅秋,国务院列本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寺耶、佛耶、神耶、人耶,皆因太平之世而盛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唐(明)山因忠靖王而名、而圣、而灵,此乃山之幸也。是以为记。辛巳岁七月十三日。豪坑村村民罗定国、张会雄。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