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柳先生”的田园诗(二)

论“五柳先生”的田园诗(二)

岐跗杂文2026-01-25 09:41:39
内容摘要:从公元365—427年,在这半个多世纪出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柳先生”。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生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然而就是在第三个时期他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新浪潮,他
内容摘要:
从公元365—427年,在这半个多世纪出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五柳先生”。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生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然而就是在第三个时期他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新浪潮,他就是开创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陶渊明。陶渊明的诗据统计有四分之一是田园诗,这些田园诗从内容上看大概可划分为四类,分别从不同角度的表现了田园生活,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思想感情。从艺术特色上看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可以说是亲切淳真,平淡自然,语言精工,意境浑融完整等。总之,“五柳先生“的田园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不可抹没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内容、艺术特色
正文:
魏晋时代是一个天姿烂漫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历史上,“五柳先生”的田园诗就产生于这个时代。我们可以说“五柳先生”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因为它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
一、陶渊明的生平
“五柳先生”即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无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去世后,友人私谥靖节,故后代称“陶靖节”;又因曾任彭泽令,后人称为“陶彭泽”。“五柳先生”是作者晚年,时适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作者为了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于是托名“五托先生”,写《五柳先生传》来表现他的志趣。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十几年的官场生活,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终于告别任途,归隐田园。陶渊明的生平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一)29岁之前,家居读书
陶渊明的少年比较贫苦,很少交游,于是他“委怀在琴书,游好在六经”,从诗书中得到很多乐趣。
(二)29岁至41岁:时任时隐
陶渊明在29岁抱着明君贤臣的理想进入信得过仕途。首先做了江州祭酒,但在那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12年中他想通过仁途实现自己的理想,干一番事业,但黑暗的现实使他失望,经过三仕三隐。终于在41岁那年,当了彭泽令80天便辞去官职,从此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彻底走上了归隐道路。
(三)41岁到63岁:归隐田园
陶渊明刚归隐时,经济状况比较好,生活还比较富裕,而且他刚刚从黑暗、龌龊的官场脱身出来。看到的是农民纯朴的感情,呼吸的是田园新鲜的空气,因此心理上很愉快,这时期他写的诗也充满安乐闲静的情调。44岁那年,他家遭受一场大火,再加上灾荒,战乱不断,他渐渐感到生活的艰难,开始“躬耕自资”,并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他在诗中说:“夏日长抱饥,寒夜无夜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年。”《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虽然归隐田园的生活困顿,但他还是坚决地坚守。终于这位发出“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生灾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的作者于元嘉四年(427年)11月,默默地离开了人世。
二、田园诗
所谓田园诗,就是指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在诗歌发展史上,以农业劳动为内容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古代歌谣。到了《诗经》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些农事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及其感受,但只到了陶渊明,农村的生活和田园风光才真正得到文人的注目,农事诗发展为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约三十首左右,这些田园诗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土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淡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土族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
陶渊明的田园诗从多方面表现了田园生活,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这些田园诗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描写出农村恬美宁静,表达悠然自得的心情。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写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抒发了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本诗先写入俗之苦,次写田园之美,最后写归田之乐,层次井然。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社会的鄙视。诗人着重地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了由衷的喜爱。在诗人的笔下,农村是那么恬美、宁静,榆柳桃李的环绕中落着几间茅舍,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里的一切与黑暗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使诗人像“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虽然这种生活孤独、贫困,但是经历过黑暗的仕途生涯后,作者却品味出悠然自得的情趣。
第二类反映劳动生活,描写“躬耕自资”的田园劳动。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认识到劳动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因而他带着这样的认识与信念去参观劳动,并用优美的意境去表现劳动生活。如《怀古田舍》诗: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依。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在田野风景和农事活动的描写中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由于诗人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并由衷地喜爱他劳动,第一次文人创作中得到充分的歌颂,表现了作者寄寓着对自然的热爱和重返自然的喜悦。
其实陶渊明晚年的生活是困顿的,所以也有些描写贫困的田园生活。如《归园田居》其四:
“徘徊丘垄间,依依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