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风月
少时登泰山,途经一碑石?锲刻曰:虫二。甚为不解,但视之颇感玄妙,遂左傍之留影珍藏。后据传此种“刁钻”字符确是煞费了多少墨客之心思亦未得其意,直至现代,文豪兼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挥笔解为:风(風)月无边
少时登泰山,途经一碑石?锲刻曰:虫二。甚为不解,但视之颇感玄妙,遂左傍之留影珍藏。后据传此种“刁钻”字符确是煞费了多少墨客之心思亦未得其意,直至现代,文豪兼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挥笔解为:风(風)月无边。虽未必盖棺却甚妙,因而众皆颔首。吾闻此解,顿觉满目生辉:东岳于清风中明月下,美景层出,想象无极。此处风月二字解为:风景如画,韵致无穷。当为正解。宋代权相贾似道在杭州西湖葛岭建一亭馆名为:无边风月。虽未免有攀风附雅之嫌,却真真道出了西湖“倚罗丛风月无边,蓬莱境仙凡何异”之妙处。辞书上解:风,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空气流动。月,月球;月亮(此均为基本义,引申义姑且忽略)。二字相合其一泛指景色,这便演化出几多自然佳境:清风明月,风恬月朗,月白风清……风雅之至,高人们莫不心倾神驰。刘彦和抒“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之雅情、朱元晦发“风月无边,庭草交翠”之慨喟……写景喻人,游刃有余。
鲁迅有云:……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尽管先生在冷眼笑讽,甚至“准风月谈”亦颇有自嘲之意,这里的风月也只是夹带着曼妙优雅的小资况味,并无真心的针砭。曾几何时,如此清风明月竟沦与“风花雪月”为伍,蠡勺居士之“使徒作风花雪月之词,记儿女缠绵之事,则未免近于导淫,其弊一也。”尚稍有微词,那高俅“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便已花天酒地、放浪形骸了。吾窃思莫是风一别解(兽类雌雄相诱)惹得祸?但终是有了风月相合的演绎:男女情爱之事。
君不见风月场沙尘弥漫,风月债纵死难偿?!中有之,外有之,古有之,今更是发扬光大地有之。改革的“春风”拂过,一片“风月”花海。
先生又云:但同是涉及风月的“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呢,这不明明是一联古诗么?
其意颇为耐人寻味。此二句诗见元代冁然子《拊掌录》:“欧阳公(欧阳修)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徒刑)以上罪者。一云:‘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欧云:‘酒粘衫袖重,花压帽檐偏。’或问之,答云:当此时,徒以上罪亦做了。”
前二人诗中均明指犯重罪触刑律,唯欧诗设一索引——酒地花天“好白相”而已并无大碍。非也,“当此时,徒以上罪亦做了。”大处,王宝森、成克杰之流是也;小处,家破人亡之例亦举不胜举,其罪触律范围之广、性质之恶劣,莫不多于、重于持刀劫人、杀人放火,因而也更为可怕、更为罪孽深重。许多事情常与愿违,并非是装上“窗纱”少放进几个“苍蝇”然后再消灭之那么简单,时人慎戒的更应是自身“莫以恶小而为之”。
风月本为美好,美好的东西世人趋之若鹜,其情可恤可谅,本无可厚非。但再美好的东西用得滥了,也有用坏的一天。风月便是这牺牲品之一。正如俏笑如花,美眷如花,到了花花公子那里便面目全非了呢。
有友人云:谈风月太布尔乔亚,非老百姓所属也。余深不以为然:其一,风月本意泛指景色,农家之田园风光是也;其二,风月演绎男女情爱之事,农家女孟姜哭长城是也,望夫石亦是也,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