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编剧叫屈的魏明伦,你何必强陈凯歌所难?
据《扬子晚报》,日前,《梅兰芳》正式上映,赞多弹少,陈凯歌这次未辱使命,被《无极》毁掉的“清誉”又重新捡回了些。一部电影成功的基础是编剧,但是,一向直言无忌并多次为中国编剧争权益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接受
据《扬子晚报》,日前,《梅兰芳》正式上映,赞多弹少,陈凯歌这次未辱使命,被《无极》毁掉的“清誉”又重新捡回了些。一部电影成功的基础是编剧,但是,一向直言无忌并多次为中国编剧争权益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接受记者采访时又要为这部影片的编剧仗义执言了:在《梅兰芳》的宣传中,陈凯歌上各种大大小小的节目,接受各色的访谈,从主演到配角到制片人太太,甚至美工、化妆、摄影等边角料都说遍了,独独不提《梅兰芳》的编剧严歌苓。此外他还说陈凯歌有意无意地遮蔽、弱化编剧并不是第一次,“《霸王别姬》时,也是很少提李碧华的,可是,没有李碧华,怎么可能有《霸王别姬》?”不过,魏明伦最后指明“炮轰”并非针对陈凯歌个人,而是整个电影界导演的霸道作风。“不管大小导演,张艺谋也如此,冯小刚还好一点,有时候还能带上刘震云。
剧本剧本,顾名思义一剧之本,大凡有些电影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可见其作为著作者的编剧或剧作家对于电影之重要性,但话说回来,电影之所以叫电影,不是叫电影文学,显而易见是以一个独特的独立艺术工序或门类而分门别类的,按照行业习惯,编剧写出了剧本后,像工作顾问以及提供样本的规划设计者一样任务便几乎结束了,就和剧组没有太多的实际关系和意义了,下面就看导演和其他演职等人员的戏了。
说白了,编剧就是传统文学和电影艺术结合的产物,虽然身在剧组编列,但在以二次加工为主的导演和制片人一统天下的剧组身份有些显得不伦不类,甚至多余。这就像一座100层大厦的工程建设总指挥根本不会在庆功宴上多提设计者一样,原因是除了建设者出于多提设计者会分担了一些建筑成功的荣誉和成绩考虑外,还有建筑施工毕竟是和规划设计为两道既相互联系又可以断裂的工序,用不着念念不忘,其他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设计者在施工中有其和建设者而产生了密切的不平凡的联系,施工者在庆功会上为说明一波三折的工作需要不得不提他们!
孙红雷最近在电视广告上有一句台词“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有朋友,人生比戏更精彩!”这句虽然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广告词却很有意思!把它引用到解释导演陈凯歌和编剧之间的误解上再贴切不过了。为此本人私下揣度陈凯歌在宣传影片《梅兰芳》中把从主演到配角到制片人太太,甚至美工、化妆、摄影等边角料都请到台前在媒体上大造声势,无非想利用他们背后千丝万缕的和影片的故事来强化人们对影片的好奇感和新鲜感,甭管影片好不好看,最后将观众诱惑到电影院内,他的目的就算达到了,看看,近年来国产商业大片哪一个不是在前戏阶段就做足了炒作和宣传文章?我想陈凯歌肯定不会为了张扬某些人而特意要画蛇添足,只不过他们与那些幕后编剧比起来更加是“有故事的人”罢了。魏明伦炮轰《梅兰芳》宣传不提编剧实在是强词夺理,也是强人所难!
实际上,编剧不是不可以到台前来现身说法,那也得看本身写的剧本是否很独特和有开拓创新的意义,是否有必要到观众面前“先声夺人”?很遗憾,从目前大多数情况来看,当编剧得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劳动署名权和经济报酬外,根本就无权向影视剧组要求份外的宣传曝光率,即使是大家名家也要根据影片宣传的需要而定。魏明伦说,弱化编剧是电影界人文精神丧失的表现,在下并不这么认为,人文精神内涵太宽泛,和导演淡化编剧作用的这件事并无直接联系。
何谓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特定文化所推崇的基本价值,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最高追求。我觉得与其魏明伦一定要说电影界忽视剧作家的生存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丧失,毋宁说是整个社会包括文学界的人文精神的丧失。尽管编剧目前处于导演选取题材和电影产业利益链最末端的被动地位,可文学的只关注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以及名人大家之类的创作素材,不关注社会普通群众的生命生存状况,只满足于复古演绎和咀嚼旧事的取巧和保守态度,在一定程度内也要对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缺失难辞其咎!没有为影片收视率做出特别贡献的并且提供了文化大路货的编剧被名利边缘化也是自然!
总而言之,这次魏明伦为剧作家吵吵嚷嚷要争名头和利益,可以理解,近年来剧作家的日子不好过是事实,有些写出好本子没有得到相应的名利回报也是事实,不过谁为文艺界以及电影艺术的衰败而负责,谁是剧作家的救世主?恐怕还是一个文化市场以及其利益分配的制度问题,也并非一个个像陈凯歌等这样的大导演能够稍微把宣传的镜头分一些给予剧作家就可以彻底解决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在限制政策太多和一切以市场说话的条件下戴着镣铐跳舞的电影制造又何尝不处境艰难!所以为《梅兰芳》编剧叫屈的魏明伦,你何必强陈凯歌所难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