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语言,诗意的小说

诗化的语言,诗意的小说

匍匐前进杂文2026-03-17 17:57:03
现实的喧嚣、拥挤和繁杂,让人们变得越来越躁动不安也越来越麻木不仁,因此即使是一缕清新的风吹拂过来时人们也没有丝毫的感觉,在风儿催开的鲜花面前人们也只是匆匆走过,熟视无睹。我同样被城市林立的高楼逼仄得神
现实的喧嚣、拥挤和繁杂,让人们变得越来越躁动不安也越来越麻木不仁,因此即使是一缕清新的风吹拂过来时人们也没有丝毫的感觉,在风儿催开的鲜花面前人们也只是匆匆走过,熟视无睹。我同样被城市林立的高楼逼仄得神志迟钝,直到读了作家心傲然在“红袖文学网”发表的浪漫言情长篇小说《爱在呢喃》之时,我才恍然大悟——生活其实还有许多诗一般美好的时光。
心傲然《爱在呢喃》中的写作语言是特别的,恰似一缕特别的风,因而我们实在不应该将其错过。《爱在呢喃》中写作语言的特别首先就在于他语言的自由,他的笔就像风一样自由自在地穿行于字里行间,自由自在地穿行于意象和情绪的世界里。谁也不知道风藏匿在哪里,谁也不知道风从什么地方吹过,于是浓浓的诗意在自由的风中悄然弥漫和升腾——这,便是我读心傲然《爱在呢喃》时的真实感触。
让我们先看看心傲然是如何描写《爱在呢喃》中的人物吧——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不繁复,陪衬的角色也为数不多;但因有了诗意而自由的语言,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便益显饱满而丰润;即使是次要人物,也是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且看,“两杯红酒下肚,诸葛宇杰觉得心间有一条激情之河在悠悠荡漾,那激情之流汩汩涌向全身大大小小的血管,使得一种轻飘飘的感觉在身体每一个部位流溢”,读着用这样的诗化语言写就的小说,心底是不是就像流淌着的一条小溪,在哗哗直响;心情是不是就像高远的蓝天,阳光般的明朗和清爽?
由此,你不得不感叹心傲然语言的魅力。其实,在心傲然的《爱在呢喃》里,这样诗一般的语言俯拾皆是。即便如作品中主人公的名字,如司徒依涵、慕容雨馨等,也是诗意十足,芳香四溢……
读心傲然的《爱在呢喃》这样诗意盎然的小说,适宜于夜深人寂,一盏香灯相伴;或庭院深深,一抹花香围绕。只有在这样的静谧和温馨之中,才能更好地和着语言的弦律,更好地去感受书中那故事的跌宕起伏,那人物的悲欢离合。
以前觉得凸凹写的小说很耐读,究其原因是他小说的语言很特别,很简单的一个情节,被他清风明月般的语言描述出来,就有了一种说不明讲不清的感觉。这种感觉常常在心里沉淀很久很久,令人难以忘怀。能将小说用诗的语言来叙述的人,真的很少,很少。读着心傲然的《爱在呢喃》,这种感觉忽又得以重温。
心傲然创作态度严谨,总在竭力追求一种完美的诗意语言,这就使他的小说耐读耐品,使得他的小说文字中那种近乎苛求的雕琢令人赞叹。总之《爱在呢喃》中的文字清丽而丰盈,但又都隐而不发,含而不露,举重若轻,总让我想起海明威的只露出八分之一的“冰山”。这种语言运作上渴求完美的追逐和探寻对文学而言,无疑是难能可贵且是颇具价值的。
对于一个作家,智慧和激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作家需要在自身智慧与激情的引领下,从作家自我的生存体验中提炼出闪烁着个人性灵光泽的语言机制,来重构其所见证的实存世界,唯其如此,才能在其作品之中体现出语言的灵性和活力。所以说,小说是对存在的“诗性沉思”。可以说,诗性或诗意对于小说来说,并不亚于情节、故事的份量,乃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心傲然《爱在呢喃》里小说中较多的叠音词的使用,增添了小说中浓浓的诗意。心傲然《爱在呢喃》里小说中的诗意很浓郁,还体现在重感觉、重意境这方面。
曾有评论界人士说心傲然的小说“追求的是一种诗的境界,一种淡雅的、有些朦胧的颇值体味和意会的氛围”,“与其说他是以写诗的方法写小说,不如说他是以小说的形式写诗。”……所有这些评论,可谓切中肯綮。
采访心傲然时,他认为,小说不能只局限于对个人体验的忠实勾勒,小说与诗一样,都应由自我向自由提升,超越个人现实,进入自由境域。因此,心傲然深深关注于小说的诗意内质,这往往使他的作品虽从现实的事件出发,却很少触及人世间的痛苦和郁闷。即使《爱在呢喃》里作品触及到了世人心灵与生存的疼痛和苦难,或是人世间忧伤悲戚与生死离别,读者流下的眼泪,我相信也是甜的。生活的确有许多的苦难,但在心傲然诗意语言中,生活就化作了含蓄,转作了委婉,化成了秀美,从而给生活抹上了暖暖的亮色。于是,悲观者不再悲观,幸福者更为幸福。
总觉得读心傲然的小说,品心傲然的语言,就像在聆听一支短笛在悠悠吹响,那况味,如诗;那意境,如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