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敢鞭策“丑陋的中国人”

谁还敢鞭策“丑陋的中国人”

动移杂文2026-03-18 04:29:36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在华人世界激起轩然大波。而8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正是文化革命结束,而改革开放刚起步的时候,《丑陋的中国人》让那一代的思想者到普通大众深刻的反思到:文革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在华人世界激起轩然大波。而8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正是文化革命结束,而改革开放刚起步的时候,《丑陋的中国人》让那一代的思想者到普通大众深刻的反思到:文革的浩劫为何会达十年之久,并且使人性陷入一种疯狂状态。并面对改革开放的号角,如何去经济复苏,文化复苏?

《丑陋的中国人》看似有一棍子打死所有中国人之嫌,况且柏杨在80年代的台湾写作而成,看起来只在鞭策台湾的民众。其实,广义的中国人应该包含所有炎黄子孙,而没有国家区域的差别。《丑陋的中国人》直白,尖锐,深刻的敲打着,有着强烈民族优越感的中国人,柏杨的这种思想,正好印证了“没有绝对优越的民族,只有不断自省而不断优越的民族”,面对与世界的差距,中华民族还有多少优越值得去骄傲,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并非所有的文化都是正确并适合当代的。而中国人骨子里的一些劣性的文化,却不断影响一个民族前进步伐的时候,柏杨敢站出来指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鼻梁骨痛斥中国人的丑陋。可见柏杨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痛苦,作为一个学者,需要的不光是才气,更需要的是勇气,责任。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丑陋。
“中国人讲仁义说道理的嗓门是天下嗓门中最高的,聪明才智和判断力,只要碰到那块保留地,就立刻糊涂成一罐糨糊,什么原则,什么逻辑,都会女大十八变。”《丑陋的中国人》强烈的批判着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团结、死不认错等劣性。其实这些表面的丑陋,进一步深刻体现了中华千年文化中的一些劣性。是的,直到今天,我们依旧不用怀疑我们民族深远的文化和文明,但也不能否认在继承和发扬中,一些文化和文明并不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封建陈旧的思想,如应试教育体制,过于内敛的民族禀性等。所以,只有发现自己的丑陋,民族才能优秀、进步、强大。

80年代初的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刚起步,《丑陋的中国人》如一面镜子,对一代的人,特别是年青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很多的人在这面镜子里去反思自己的丑陋。丑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了自己的丑陋不知道去改进。可以说,《丑陋的中国人》为80年代后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有着深远的促进作用。

4月29日凌晨一点左右,“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柏杨老先生,因为呼吸衰竭而病逝,享年89岁。但《丑陋的中国人》这把鞭子并不会过时,依旧能鞭策着丑陋的中国人。并且,我们的社会,民族,呼唤着更多这样的人。

在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依旧需要有人去鞭策、痛斥我们社会乃至民族中那些丑陋的人。因为,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提及的脏乱、吵等问题,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改变,别忘了,中国人是世界游客中最不受欢迎的游客之一。并且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一些新的丑陋比起旧的丑陋有过而不及。如显富现象,生怕全世界不知道他有钱一样;如“索恩”现象,资助了几个学生巴不得全世界嚷嚷;大街上缺胳膊少腿的,职业的,被迫乞讨的人成群结队……其实这也只是中国人表面的丑陋,其更深层次的揭示了中国人内在的丑陋。

如今的时代是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而我们的精神文明,时代文化如何跟上物质发展的步伐?80年代后,中国的文化复兴进入一个飞跃发展过程,全民阅读和场所都得到极大的提高,特别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但也无可避免的进入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的文化、文明缺少了属于自己的经典和主题,而反复的去炒作复制过去的经典。李清照的“好色好赌”;李白是“古惑仔”;“大禹搞“婚外恋”,还有一些“扔葡萄”“压苹果”的所谓行为艺术等等现象。不只是搞笑那么简单,表面上看是搞笑和炒作,是文学文化商品经济市场化的必然,但如果用《丑陋的中国人》这面镜子去照一照,就会发现,这才是丑陋中国人真正丑陋并可怕的地方。试想,专家学者是社会的精英,代表社会着良心和社会的先锋言语,尚如此不负责任的“恶搞”我们传统的文化文学,不能想象,市井小民的脏乱吵等不文明现象就更不在话下了。由此可叹:丑陋啊,中国人!

人是一切的根源,一切的丑陋都由心生,当我们传统的,当代的文学文化,失去了感召人类内心灵魂的力量,而不得不让人担忧,我们还有什么能去拯救我们丑陋的内心世界?哪怕是真正改善生存生活的状态? 

柏杨走了,但并不是一个时代结束这么简单,面对社会飞速发所带来的新丑陋,我们的社会及民族依旧需要有人去鞭策,去抽打这些的丑陋。但这个人是谁?但愿不久的将来就能出现!因为中国人,依旧丑陋着她的丑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