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服务与中国人家庭伦理观念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博客中撰文谈到,在自己最近的一次调查统计中,面对“你们为什么选择要小孩?”这一同样的问题时,偏远落后地区近7成居民选择了“养儿是为了防老”。这些地区的孩子们从小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博客中撰文谈到,在自己最近的一次调查统计中,面对“你们为什么选择要小孩?”这一同样的问题时,偏远落后地区近7成居民选择了“养儿是为了防老”。这些地区的孩子们从小就背负着家庭的义务,而自己人生的选择机会极为狭窄。与此相反,北京等金融服务发达城市的居民则较为认同“生儿育女是出于感情”,这些地区的家长更注重孩子的独立发展,尽量减少孩子成才过程中的束缚。从陈老师的这次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决定家庭伦理观念的因素中,一个家庭有没有购买保险等养老计划,比简单的收入水平影响更大。也就是说,那些买了某种金融保险品种的城市人更容易说“生儿育女是出于感情”。家庭价值观念和金融服务水平关系甚密。
一、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利弊兼有
千百年来,在个人层面,生病、交通或工作事故、房子起火等意外事件会引发财产收入、精神状况上的损失,还有婚丧娶嫁等,都是个人一辈子要应对和不好预测的风险或大额开支。此外,在创业、生产投资上也会面对大大小小的不确定性,有可能血本无归,有可能收成不好,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化解这些风险,强调家族的血缘纽带义务,特别刚性地强调义务,这有它保障社会非常有效的一面。
但是这种家庭伦理观念牺牲的就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中国的儒家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强调秩序和义务,而不是权利。这种秩序有时是强加在人头上的。正如陈老师调侃的那样,自己虽然在社会上比较有话语权,但一回到家乡,无论吃饭还是讨论问题,都得在四个哥哥面前“乖乖的”。
二、完善的金融服务孕育和谐的家庭伦理观念
和谐的家庭伦理观念应该是注重培养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而不是强调义务。这是和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念一致的。换言之,孝顺应该主要出于亲情,如果义务占据主导,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陈指出,中国传统的模式是后代以义务为基础供养长辈,但结果往往是引起后代之间互相推诿责任,老人无法安度晚年。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需要多种因素长时间的综合作用才能转变这一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谐的家庭伦理观也将逐步在社会生根发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今天,即使一个女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财产权,可以有自己的住房,买养老保险,怕生病还可以买重大疾病保险,这样的女人生存在社会里就比过去更有底气,不大在乎别人的脸色或偏见,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社会比过去要健康得多,而且为未来个人自由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三、发展金融服务、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观念是医治人口痼疾的一剂良药
很多人多生孩子是为了未来的保障,中国农村要化解人口压力,必须依靠金融体系的帮助。这次调查也证实,社会保障和金融在农村和非中心城市地区发育严重不足,金融服务在广袤的农村离老百姓依然非常遥远,他们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不得不多生孩子,而且要生男孩,没有办法浪漫,只有“养儿防老”。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会减少居民对于未来的经济收入方面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从而使“养儿防老”逐渐淡出人们的观念。所以要解决人口问题,必须依靠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的帮忙。
四、金融市场给予个人发展的自由
步入现代社会以后,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人的温饱需要,金融市场的发展又将经济互助交易功能从家庭剥离出,使个人从家庭的经济制约中得以解放,给他以最大自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解放了个人。北京等大中城市文化观念的变迁即证明人类追求自由发展的自然倾向。至少在家庭价值观念上,北京的观念是比较接近现代性的,中国的农村当然应该向北京那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北京向农村靠近,家庭的自由会为社会的自由奠定一个基础,这是大势所趋。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3元钱的婚礼如清风荡漾在心头
下一篇:京城惊现“荒废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