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传画里风烟句,更学诗中文字禅——浅谈释惠洪的“石门文字禅”

应传画里风烟句,更学诗中文字禅——浅谈释惠洪的“石门文字禅”

鸣钲杂文2026-06-09 15:54:40
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十七岁的僧史家、诗人、著名高僧释惠洪,自汉上南还庐山,因阻兵于大石山捷径过钟山之下,来到黄梅县宿于双峰山祖印禅师仲宣之正觉禅院。应祖印禅师之托,为其新建的涅磐堂作记
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十七岁的僧史家、诗人、著名高僧释惠洪,自汉上南还庐山,因阻兵于大石山捷径过钟山之下,来到黄梅县宿于双峰山祖印禅师仲宣之正觉禅院。应祖印禅师之托,为其新建的涅磐堂作记,曰《双峰正觉禅院涅磐堂记》,同时还为栽松庵撰写了《栽松庵记》。后又与祖印禅师同游东山,对五祖弘忍禅师赞叹不已,写下了《栽松道者真身赞》一诗,收录在其《石门文字禅》卷十九之中,这些记和诗为黄梅禅宗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谈论惠洪在黄梅所写下的诗、记、文章时,不得不联系惠洪禅师的“石门文字禅”。当今学者一般公认“文字禅”创始于释惠洪,这也与“生活禅”创始者净慧法师一样,从一步一步地实践而上升到禅学的理论上来。
一、颇有才情的诗僧与禅史学家释惠洪
惠洪,江西筠州(今江西宜丰)人,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071-1128)享年五十八岁。惠洪原名德洪,字觉范,号寂音,又号甘露灭。十四岁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后得法于临济宗义玄派系黄龙慧南弟子云庵克文禅师,成为南岳第十三世禅僧。十九岁时,冒名“惠洪”参加东京天王寺试经,得度为僧,随宣秘大师深公学成实、唯识二论。二十二岁离宣秘,南归庐山依云庵克文禅师习法。二十六岁时,张商英访云庵克文,因而与之结识,后随师入庐山西南泐潭之石门山。二十九岁离开云庵克文,游于东吴、临川承天寺等地。三十一岁因遭狂僧诬告而入狱一年,三十五岁因伪造度牒事情暴露,再度入狱一年,被勒令还俗,后因张商英特奏,再次得度为僧。徽宗崇宁初年,张商英弹劾蔡京,说他虽贵为辅相,却只知处处迎和君王。大观四年商英替代蔡京为相,后来商英反受蔡京谗言所害,被贬到河南,惠洪因与陈瓘、张商英、郭天信等人结交,而遭牵连入狱,被贬至崖州,僧籍二度被取消,四十三岁才被释放。然而,四十八岁又被狂道士诬告他是以邪教密谋造反的张怀素同党人,四度捕入南昌监狱,百余日后才被查清赦免,再次恢复僧籍。他一生虽颠沛流离,但能潜心写作,著有《冷斋夜话》、《石门文字禅》、《天厨禁脔》、《禅林僧宝传》、《林间录》、《僧史》、《智证传》、《临济宗旨》等书。在北宋时期,可谓有才情的诗僧与禅史学家。
二、佛法不立文字,亦不离文字
达摩传法给二祖慧可时说“不立文字”,但赠送慧可四卷《楞迦
经》是佛祖的最高法要,可以用来悟世人,这足以说明佛法虽不立文字但亦不离文字。三祖僧璨著有《信心铬》,四祖道信禅师著有《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菩萨戒法》等书,五祖弘忍有《最上乘论》一卷传世,这都是佛法不立文字,以心相印但亦不离文字的具体体现。因此,惠洪说:“心之妙不可以语言传,而可以语言见。盖语言者,心之缘、道之标帜也。标帜审则心契,故学者每以语言为得浅深之候。”阐明了佛法因文字而显,“大法非拘于语言,而借言以显发者也”问题是在于要自己去亲见,说明语言文字对于禅的标帜作用。
《石门文字禅》是惠洪语,觉慈编,简称“文字禅”,又称“筠溪集”。辑录惠洪之诗、文、词、疏、记、铭等作品而成。本书禅味横溢,系以不学之学、不立文字之文字而发挥禅旨。正如惠洪在书中其《赠涌上人乃仁老子也》云:“应传画里风烟句,更学诗中文字禅”。
三、禅味横溢,句中有眼
惠洪的著作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不论写人还是记事,整体水平很高,文情并茂,曲折生动,禅味横溢,可读性强。譬如他写的《秋千》诗: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

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这首诗据说是他十四岁时所作,诗中把大自然和人间美人描写得淋漓尽致,香艳醉人。再看看他写的《山寺早秋》,诗云:

剩水残山惨淡间,白鸥无事小舟闲。
个中着我添图画,便以华亭浇月湾。
一片空灵的禅境,展现在读者面前,一种空静冷闲的构思,描写得多么美轮美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他在《贤上人见偈》诗云:

旁舍潜夫十年旧,会茶时复坐僧毡。
爱将夷甫雌黄口,解说定林文字禅。
诗中应用夷甫用王衍善于谈玄的故事来解说钟山定林寺的文字禅。下面再欣赏几首词,例如:

浣溪沙(妙高墨梅)
日暮江空船自流。谁家院落近沧洲。一枝闲暇出墙头。
数朵幽香和月暗,十分归意为春留。风撩片片是闲愁。

渔父词(船子)
万叠空青春杳杳。一蓑烟雨吴江晓。醉眼忽醒惊白鸟。拍手笑。清波不犯鱼吞钓。津渡有僧求法要。一桡为汝除玄妙。已去回头知不峭。犹迷照。渔舟性懆都翻了。

西江月
大厦吞风吐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晓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涌。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佳句敏惊鸿。闻道衡阳价重。

浪淘沙
城里久偷闲。尘浣云衫。此身已是再眠蚕。隔岸有山归去好,万壑千岩。霜晓更凭阑。减尽晴岚。微云生处是茅庵。试问此生谁作伴,弥勒同龛。
惠洪以诗证禅,将文字与禅结合在一起,以文学艺术形式来表达禅的境界,“句中有眼”,换句话说就是语句中有“正法眼藏”,所谓“正法”,乃禅宗所指全体佛法,朗照一切事物谓之“眼”,包含万德谓之“藏”,不管是语句、诗句,只要是将文字与禅结合在一起,以正法眼藏为教外别传之心印,来表达禅的境界,这不就更好地说明语言文字对于禅的标帜作用吗?
四、《栽松庵记》与《栽松道者真身赞》在黄梅的影响
四祖寺位于湖北黄梅双峰山下,古称幽居寺、正觉寺,为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创建。北宋期间,惠洪来双峰时写了一些诗、词、文记,为黄梅佛教禅宗文化留下了宝贵史料,为研究黄梅禅宗文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栽松庵记》和《栽松道者真身赞》诗,为当今学者研究禅宗文化提供了很好的佐证材料。在《石門文字禪》卷二十二《栽松庵記》里,他记述栽松道者的故事:
“《僧史補》曰:四祖道信禪師以唐武德七年至破頭山,愛洞壑深秀,有終焉之志。禪者相尋而來,遂成叢林。有僧不言名氏,日以種松為務,私請祖曰:‘衣法可以見付乎?’師叱之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