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称玩散文2025-11-25 20:55:10
好几次,朋友相约要去括苍古道桃花岭走一走,但终因各种原因不能成行,直到国庆前夜我在南明湖的“水晶宫”接到知非的电话,说是10月1日什么地方都不去,就去身边的桃花岭,同行的还有“南方部落”的朋友。我说,
好几次,朋友相约要去括苍古道桃花岭走一走,但终因各种原因不能成行,直到国庆前夜我在南明湖的“水晶宫”接到知非的电话,说是10月1日什么地方都不去,就去身边的桃花岭,同行的还有“南方部落”的朋友。我说,好啊。
次日一大早,我们一行八人便分了两个车去了地处缙云县的桃花岭脚村。这是上桃花岭的南入口,我们从此进山,其间,我们还在距离330国道“桃花湾隧道口”不远处先期浏览了“括苍古道摩崖”,不分明的摩崖字迹仿佛在告诉我们,括苍古道早已在岁月的风蚀中变得那么的久远和沧桑。
我们寻访括苍古道,是在寻访一种历史与现实,是在聆听一种岁月的风声,一种美好故事与传说。
先说说“括苍”及其它的“括苍古道”吧。历史上的丽水曾经以“处州”命名,而处州正是古括苍地。海内十大洞天,括苍之一也。县名“括仓”,自隋开唐九年始称,唐时改为“括苍”,并一直沿用到大历十四年(790年)改“丽水县”为止。从丽水城到达缙云,当今的人只知道330国道,却不知道1934年有金温公路之前都得走一条“驿路”,宿称“官道”,过枫树湾、滴水岩,翻越桃花洞和隘头,下木合岭脚,出荆坑,过东渡,抵缙云。这就是唐宋以来的“婺瓯通衢”,是温州通往金华、杭州的必经之路,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通京大道”——括苍古道。
而桃花岭则是古道最为险峻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清代大诗人袁枚过桃花岭时曾引发这样的感慨。据“南方部落”吕先生介绍,走括苍爬桃花岭现已成为丽水旅游的经典线路之一。
桃花岭,位于缙云县城西南10公里处东渡镇境内。清同治九年(1870年),缙云知事徐炽烈《重栽桃花碑让》载:“岭故树桃,因名焉”。此山道古为瓯婺孔道(温州至金华),也是浙闽两省的主要通道。全长20公里,从东渡桃花岭脚村到桃花洞6公里,全铺石阶,半岭有庆善寺,岭头有崇景寺,行人来往不绝。1934年之后金温公路打通,岭上再无远道过客,昔日车马如流的繁华与喧闹,一时间就变得清冷而寂寞。桃花岭就有如一历尽沧桑的老者,在远古的风中细数时光的流逝。
这桃花岭,原来还有个名字,叫“冯公岭”。据说是隋唐时代的善士冯大杲所开凿。为何改名“桃花”缘于一说:因岭上一户人家为孝顺母亲而栽了一棵桃树,神仙相助后,桃林漫山,桃花遍地,故曰“桃花岭”。坡岭间,地势险峻,风光奇崛,看山花烂漫,揽群峰入怀。桃花岭谚语有云:桃花云里过,隘有半天高。
同行的驴友对之颇有研究,其历史和掌故似乎了如指掌。我与他们在一起,行走在括苍古道上,就如同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上。
一行人从入口处沿了崎岖和蜿蜒的古道一直上行,途中经过数小村落,那古朴中不乏现代的民居,那澄澈中透露无尽憨厚的村民,皆让我们感到山风是如此的不同,古意是如此的浓郁,而其中所倾注的那一丝丝新韵则是古风浩荡下的一点点现代文明的气息。寻访古道,我无法成其为诗人,我只想用一双眼睛看个够,我只想用相机尽可能多带回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半岭处有一寺,寺是庆善禅寺。我们来时,和尚们正做法事,香火缭绕,一派氤氲。四五香客执了香火虔敬其中。在这里,我们作了20分钟的停顿,围绕寺庙走了走。庆善寺很古老,显得有些破败,想必定然年岁已久远。寺庙后面,一座新殿在建,已封顶。一香客对我说,这寺有求必应,很灵验的。我笑了笑,然后点头。寺庙的伙夫听口音象是四川人,他执意要留我们用午餐。一看时间才11时25分,恐耽于此后行程不便久留,只好作罢。
继续上行。12时06分,抵达隘头村。三拨人马,有缙云的,还有一拨也是丽水的,汇合在了一起。我们选了一家农户,杀了土鸡,要在这外隘头用午饭。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道自村中央穿插而过。村口,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七棵400树龄的古银杏,紧密相依在一块,有传说,有故事。这七棵古银杏,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七姐妹树”。在“七姐妹”浓荫的庇护下,各色人马或休憩或打牌或用茶谈天,不亦乐乎。
两小时后,我们向“桃花洞”进发。途中遇一老妪正在古道边打柴,一看,原是吕先生和知非的老熟人,91岁了,看上去依然很健康。吕问,上回给你拍的照片是否收到,她说收到了一些。吕便欣然,又为老人拍了几张,遂作别。沿途尽是修竹、绿树,还有疏疏密密的茅草丛,无人的小寺一处接一处,甚至还摆放着零零星星的供品。凉丝丝的山风吹来,吹来了淡淡的几许禅意。
临近桃花洞的古道,是今天保存最为完好的路段,用块石铺就,很齐整,很有序。100多米长,2米多宽,堪称古道中经典之经典。顺势向上,一眼望去就是名闻一方的“桃花洞”。
桃花洞海拔800余米,是桃花岭的隘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里建有崇景寺一座,寺内供着关公塑像。没有僧侣,仅见一张姓老人守持。无法想象,旧时的崇景寺是如何模样。但流传瓯越一带的“浙南梁祝”,即高机与吴三春的爱情悲剧就发生在这里。故事发生在明朝。当时温州平阳有一位手艺高超的织绸工叫高机,他受雇于龙泉富商吴文达。吴家工于刺绣的独女吴三春,与高机暗恋互为知己,而迫于“门当户对”,一年后,在丫鬟的帮助下,两人在绣楼定情决定私奔,沿瓯江逃往温州。不料,吴文达率家丁日夜追赶,在温州江心屿将两人双双擒获,高机也因“拐骗良家女子”之罪被判入狱三年。刑满后,高机爱心不死,便乔装打扮重返龙泉,正逢吴三春次日出嫁。三春恐其父加害高机,故装陌路不相识,然后私下命丫鬟暗藏银圆于充饥麦饼中,同时注入哑谜一则,赠送高机。高机不解,以为吴三春早已变心,愤然离去连夜去了桃花岭。就在桃花洞,高机用麦饼与人换粥解渴,方明白麦饼奥妙,因误会三春,一时气冲脑门竟成疯癫。第二天,吴三春迎亲花轿路过桃花岭,见高机已疯,心痛如绞,自刎身亡。高机虽疯,突然间发现三春为己徇情,就一路狂奔下了桃花岭投瓯江自尽。桃花洞演绎了一出爱情的绝唱,至今令后人嘘觑,感慨万分。
过了桃花洞,行数里,立着一块东南至丽水的古界碑。这也是缙云县和莲都的地域分界线。再往前,因新劈一条山路,古道就显得越来越荒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