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登封

走过登封

残躯散文2026-01-07 07:53:27
历史就是后人评说的故事,一种故事只是对后人提供一些过去的资料,然后再用加注着后人的一些思想或者为统治者服务一种手法。对于登封这次申遗成功,作为河南人,对于中原文化荟萃深感欣慰,但对于登封“天地之中”的
历史就是后人评说的故事,一种故事只是对后人提供一些过去的资料,然后再用加注着后人的一些思想或者为统治者服务一种手法。
对于登封这次申遗成功,作为河南人,对于中原文化荟萃深感欣慰,但对于登封“天地之中”的注解也甚感费解,因为“天地中心在中原”这点不难理解,因为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滥觞,光辉璀璨,源远流长,但中原核心在郑州登封是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就让人匪夷所思了。不知道哪个历代帝王把都建于此?仔细翻阅了历代建都史册,发现古代没有一个首都是建在登封,这让我一个对历史从不深解的人就更加茫然了。
虽然对于千年之前交通并不发达的登封,郭守敬老先生能精确推算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已经相当了不起,穿过文字的记录,穿过回忆的起落,穿过宿命长长的回廊深处,唤醒灵魂深处的那些故事,东方文化崇尚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我想,热爱大自然就像爱恋自己的爱人一样,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有把大自然当做一种圣洁的有灵性的对象来看待,人与自然才能和谐与共,融为一体,才能创制时间早了300年仅差26秒的历法。
古时候,登封是僧人的聚集地,故而庙宇建得很有气魄的,外墙总是清一色的土黄色,庙阙更是渗透着艺术的独特性。大地滋润了万物,它的品德厚实,庄重,沉稳,它养育了生灵,可从不傲慢。所以,自以为是的人类逃脱不了来来去去的路,它却永远存在。佛教从不妄自称天,可它宗旨里的博大精深倒也和这黄土地有些相似了。敬畏是必须的,磕头却是世俗的形式了。不过,现在的庙宇佛堂和真正的佛教无关了。佛性就在你我心中,佛教的宗旨还是在悟,在沧桑的人世间悟好自己的心。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一边烧香供他一边却要求佛祖保佑,仿佛我们在和菩萨做生意。面对禅宗祖师我还是会俗不可耐地跪下,敬上一炷香喃喃有词的倾诉祷告着,祈祷着我的亲人和朋友一世安康。
历史是身在当中的人永远无法猜到的,能猜到的不是历史,历史都是闲人写的,我又何必在意真假是非呢?我在意,便如佛家对“执着”的看法,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在我纠结于历史真伪的时候,我便是贪爱着真相,贪爱着早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永不可能得到证实的真相,于是我就永不能看清自己的本色。可惜历史就是历史,就像你前一秒的错误,无需为“天地之中”争执,无需为周公测景台争执,我们只需做个坐在河岸上的看客,看潮起潮落,看逝者如斯,看过客匆忙,看嵩岳寺塔的完美、少林寺的巍峨、塔林的壮观、启母阙的独特,从古到今,有了我们的足迹,从今到古继续我们的远程,以炎黄子孙的姿态,与中华河洛文化相陪!
走过登封,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记忆中原,老家河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