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有多大限度?

近体诗有多大限度?

酷烈杂文2025-10-09 09:05:00
我对于近体诗的学习与创作,想来也有很长的时间了,心里一直在想,近体诗能做到最大的格律宽松是什么呢?严格的近体诗,是指由律句按严格的对粘方式和押韵方式组成的诗体。然而在不断的学习中,古来归属近体诗的,尚
我对于近体诗的学习与创作,想来也有很长的时间了,心里一直在想,近体诗能做到最大的格律宽松是什么呢?严格的近体诗,是指由律句按严格的对粘方式和押韵方式组成的诗体。然而在不断的学习中,古来归属近体诗的,尚有小部分不合这般规矩,通过总结和分析,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由拗救句组成的近体诗。
拗句,是指节拍上平仄有误,而为了谐和音节而在相应的句子上进行补救的一些句子。节拍,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指第二、四、六字上的平仄格律。如果节奏眼上的字平仄有误,而不能救的,则视为病句。纵观所有律句,节拍上有误而可救的,有两种,只要表现在第六字上:
1、五言仄起第四字(七言平起第六字)平仄有误。有四种:
a、(仄)仄(平)仄仄
b、(仄)仄(平)仄平
c、(平)平(仄)仄(平)仄仄
d、(平)平(仄)仄(平)仄平
2、五言平起第四字(七言仄起第六字)平仄有误。有两种。
a、平平仄平仄
b、(仄)仄平平仄平仄
第2类,属自救式大拗句,但因为应用较为广泛,已看作一种特殊的律句了。但须保证五言的第一字为平声,七言的第三字为平声,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说一下第1类的补救法。
拗句相救,是指出句有拗,用对句来补救,那第1类的句式,只能用于出句,如果以平声结尾的,自然是入韵的句式,则只能用于首句,不入韵的句式,一般用于律诗的第七句,偶尔有用于其它地方的。
以五言为例,如果出句第四字拗了,那怎么来补救呢?那我们可以调节对句的第三字的平仄,来谐和音节。如出句为“(仄)仄(平)仄仄”,那就可以用“(平)平平仄平”作为对句来补救。“(仄)仄(平)仄平”亦然。“(平)平(仄)仄(平)仄仄”则可以用“(仄)仄(平)平平仄平”作为对句来补救;“(平)平(仄)仄(平)仄平”亦然。
第二、应用律句,因失粘或失对所组成的近体诗。
应用律句,因失粘所组成的近体诗,较为多见。被称之为折腰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近体诗看重的是律句组合,对与粘的方式则稍轻些。举两个例子来证明一下: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归分于近体诗。
失对的近体诗,好象还没见着,所以也举不出例子来。
第三、偶尔有一句为古句的,按着对粘方式组成的近体诗。
这一类近体诗,多见的是出句三仄尾现象的,另一种,就是首句落韵的,因为首句的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押韵,可以不押韵,所以,偶有落韵的。三仄尾现象的较多,就不举例了,这里举一些其它的例子:
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频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黄鹤楼崔颢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四、用律句按对粘的方式而押仄韵的近体诗。
这一类近体诗,最是常见,也归于近体诗之类,也有称之为古绝或古律。试举一例: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如果再把押邻韵的近体诗也分开来说,则又多了一类了,但此种情况,自唐未宋初开始,直到现在,屡有多见,就习以为常了,故不单独化为一类来说明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