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最早出自《论语?子路》:“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其意思是“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最早出自《论语?子路》:“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其意思是“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后来又引申为“有的事是必须做的,有的事又是绝对不做的。干该干的,不干不该干的。”上面讲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取舍问题,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人生的抉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孟子来,他在《孟子?告子》里这样写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他老人家在两千年前的谆谆教诲,可谓是振聋发聩,穿越时间的隧道,依旧回荡在历史的天空上。自古以来,人生的抉择确实困惑了许多人。一个男人为了眼前点滴的蝇头小利就甘愿趋炎附势,其最终也不过是一个乖顺的奴仆而已;一个女人为了面前的一些小恩小惠就情愿脱下裤子,其结果也不过是一个低级的妓女罢了。但是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仁人志士就有着比我们凡夫俗子更远大的目光与期许,他们能够义无反顾,果断决绝地做出决断,从而成就一番伟业,使得永垂千秋。
祥兴元年(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文天祥服毒自杀未遂,被张弘范押往厓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甚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然而,文天祥尽管心如刀割,却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中的《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和礼霍孙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国,颇得元世祖赞同。八月,元世祖问议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贤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立即向文天祥通报了此事,并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也许那些把“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作人生信条的人会笑话文天祥的“愚忠”,理由是既然南宋王朝由于自身的懦弱与无能而灭亡,他就应该顺应历史发现的规律降元,为百姓做出更多的贡献,或者“卧薪尝胆”伺机“东山再起”等等,何必“求死”呢?
但是我认为文天祥高贵就高贵他的“愚忠”上。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面对强暴武力的威胁,文天祥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大凡有所作为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坚守自己的信念。布鲁诺面对罗马教廷的火刑,他为什么还要毅然赴刑呢?那是因为他坚信“日心说”是正确的。闻一多明知凶多吉少,他为什么还要去作“最后一次演讲”呢?那是因为他坚信“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夏明翰忍受严刑拷打,他为什么还宁死不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