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自主招生不应对农村孩子形成制度歧视

大学自主招生不应对农村孩子形成制度歧视

惑媚杂文2025-03-30 03:08:23
“‘你方唱罢我登场’。昨日,继‘华约’亮相后,‘北约’组织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又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开张”。1300多名考生在广东参加考试,竞逐名校的高考加分资格。”“昨天在考场外,来自深圳
“‘你方唱罢我登场’。昨日,继‘华约’亮相后,‘北约’组织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又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开张”。1300多名考生在广东参加考试,竞逐名校的高考加分资格。”
“昨天在考场外,来自深圳的林先生为农村学生鸣起了不平:自主招生会不会让农村的学生边缘化?
林先生说,自主招生看重各种竞赛奖励和特长。‘可是这些竞赛和特长,是要靠钱堆出来的。’他粗略地算了一下,自己的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参加竞赛辅导,至今已经在上面花费了5万—10万元。‘农村学生请得起吗?请不起的话,怎么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他认真地提出。”
(02-21来源:南方日报)。
这位林先生的观点,笔者非常赞同。林先生的忧虑也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大学自主招生中的一种现实。目前这种自主招生的现状,实际上已经对农村家庭的孩子形成了一种制度上的歧视!让那些很优秀、很有才的农村孩子只有望自主招生而兴叹的份。他们只剩下凭自己的实力和努力走在祼考这一条路上的可能!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每所大学、每个老师的心愿。因此,一些名牌大学通过自主招生考试选拔录取优秀学生,把那些天资聪慧的学生收入自己囊中进行培养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但是,这些名牌大学毕竟都是由纳税人出资、由国家财政供给的。所以,无论是在国家统考,还是在自主招生考试时,都应该是将大门向所有的学生敞开,都应该给所有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但是,遗憾的是:由于自主招生制度设计不够合理,自主招生成了城市孩子、特别是那些大城市中有钱族孩子的游戏,把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排斥在了自主招生的大门之外。
正如这位林先生所说的那样:自主招生看重各种竞赛奖励和特长。“可是这些竞赛和特长,是要靠钱堆出来的。”因为自主招生看重的那些竞赛奖励和特长,都是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所以,城市中家庭经济好一点的家庭,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让孩子学习音乐;在孩子刚会走路时,就让孩子学习舞蹈;在孩子刚会拿筷子时,就让孩子学绘画。再加上生活在城市中,接触的新事物、新知识要多,不仅比农村孩子见多识广,思维要敏捷一些,反应也要灵活一些。而这也是近两年大学自主招生很看重的。
而绝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在读小学、初中时,学校本身就把音乐、体育当副课,基本上不开。就是开了的,也因缺少专业老师而难乎为继,而被语、数、外等“主课”占用。并且许多读小学、初中的农村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每天放学之后还要帮助父母亲干农活,哪里还有时间去学习这些艺术、体育之类的知识?更不可能有资金参加艺术、体育之类的培训。
如果大学自主招生时考如何种植水稻?如何收割小麦?如何采摘棉花?如何喂养生猪?如何放牧牛羊?那农村孩子肯定比城市孩子强。而这些也本应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大学自主招生时没有一个对贫困家庭、对农村家庭孩子有利的问题。这就象让老虎的猴子比上树一样,老虎纵是百兽之王,但是,在爬树上对猴子只能甘拜下风!所以,农村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再好,一是没有经济实力去参加这种玩钱的自主招生游戏,二是即使勉强参加了,但是考那些他们从没接触过,从没学习过的知识,他们也注定是要败阵的。
因此,笔者认为,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时,应该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在制度设计上,要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要让贫困家庭的优秀孩子、农村家庭的聪明学生,也能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走进名牌大学的校门。这不仅是公平竞争的需要,这也是真正招来英才、培育人才的需要。
大家知道:同质化产品无特色、无差异,虽然形式有别,但是内容趋同,所以,没有长远的竞争力,也没有持续的发展能力。而多样性才能形成充分的竞争,才能构成百花争艳的局面,也才有持续的发展能力。一些名牌大学生在自主招生考试时,看重的都是一样的条件,注重的都是相同的特长,所以招进去的学生都是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对于大学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所以,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为了大学长远健康的发展,大学的自主招生,应该在制度设计上来一个变革,要让每个优秀的孩子,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也不论是贫困家庭还是富有家庭的,都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都能够凭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