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和《孔雀》

《立春》和《孔雀》

诡僻杂文2026-06-07 10:47:26
王彩玲其实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从她说的那句“宁尝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可以看到。虽然她也虚荣地向别人吹嘘北京某歌剧院正在调她。对于小城市厌倦了那贫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人们只一谓地逃离,而梦想所在地又
王彩玲其实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从她说的那句“宁尝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可以看到。虽然她也虚荣地向别人吹嘘北京某歌剧院正在调她。对于小城市厌倦了那贫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人们只一谓地逃离,而梦想所在地又在何方?上天给予王彩玲惟有一付好嗓子,对此王彩玲格外珍惜。对于歌唱的执着甚至盲目的追求,对于流俗的绝不妥协,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作为大龄女青年,她为一个单纯个性的流浪“画家”的在院子滚动一个胶子的幼稚动作打动,甚至悄悄地蒙生爱情,因为长像的丑陋,纯洁的爱情沦为一厢情愿痴心妄想也无怨。
住在王彩玲隔壁家的漂亮女人终于也没有笼住她的“老汉(男人)”,她的男人把的她的钱一分不剩地卷走了。当她向王彩玲哭诉她不幸爱情的遭遇时,王彩玲并没有向其提供廉价的同情,而是冷冷地指出对方内在的优越心理--因为她觉得王彩玲比她更不幸,才会选择作为自己的宣泄对象。道尽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与阴暗的关系,无论友谊爱情。
而作为主角的王彩玲内心的真与善并没有迷失。她对于高尚艺术的精神追求、对于城市边缘艺术追求者“画家”和“男巴蕾舞者”的理解与同情、对于年轻的歌唱者自称为癌症犯者无私帮助和倾情解囊。当她在深夜看到隔壁家的“老汉”把家里的家当全部用汽车装走后,她对于“爱情”与“婚姻”彻底丧失了信心,领养了一个先天兔唇的小女孩王小凡相依为命……
如果《立春》构造一个现时代中年人边缘的生活图景,那么《孔雀》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青少年时期的灰暗历程。搜了一下《孔雀》的网上评论,其中提到三兄妹的象征意义。智障的哥哥代表现实主义,主角高儿象征理想主义,而弟弟则是悲观主义。片剧最后出现的孔雀开屏,镜头开始是长时间对准孔雀屁股,人生更多看到的不是漂亮的羽毛。
王朔在《我内心有无限的黑暗与光明》里面提到:中国人特别崇拜技术,管懂技术叫有才华,其实未必。中国表现现实非常困难,有限制。你看五十多岁那帮人,有一个正经表现过现实么——这些第五代巨匠,最多是尚且黑白分明又被刻意简化的昨天。现实总是让人不愉快的,我们又不愿意让人觉得我们活得很狰狞。我觉得也就顾长卫的这两部戏,《孔雀》和《立春》很不回避——但它也是正在远去的今儿早上,虽然连着今天,但还不是此刻。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