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初成与静文化

企业初成与静文化

列荣杂文2025-09-04 14:42:19
初创企业往往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势,所以“许多成长企业的成功,都是创业者发现了新的商业机会或市场空缺,或有了新的发明,从而激起了创业激情,在短时间创办企业,生产了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淘得了第一桶金。
初创企业往往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势,所以“许多成长企业的成功,都是创业者发现了新的商业机会或市场空缺,或有了新的发明,从而激起了创业激情,在短时间创办企业,生产了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淘得了第一桶金。”(《修正力》)。它的成功率往往远远大于失败率。但这种初成所带来的可见性的喜悦,常常就是企业致命的绊脚石。这种可喜的初成无论从其发展的时间、空间、效益等等每一个环节来看,前途的表象是无穷大,这就不折不扣地为企业造就一个假象,仿佛自己永远会这样“万事如意,一路顺风”地发展下去。其实自身孽生出来的毒素(如企业文化指导的缺失,盲目的性,盲从他性等等)和垃圾已经污染了自身,自己却没有觉察,致使企业埋下癌变与短命的祸根。这就是许多成长中的企业,经过短暂的辉煌倏然陨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数初成企业,由于陶得了第一桶金而处在亢奋中。《易经》讲:“亢龙有悔。”他们缺少的是居安思危的“静文化”,因为亢奋中的企业往往带有多动症,既无远虑又无近忧,往往走向极端。
企业必须在静中求的居安思危。《老子》讲:“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轻浮就丧失了根本原则,躁动就会丧失主宰地位。又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沉着是治理轻浮的基础,心境就可以主宰躁动。所以,企业要在运动中(发展中)求得静心,只有心定才能应对事物的变化。在静养中创建自己的文化体系,利用自己的文化对企业的每一层次,每一环节进行有的放矢的规正。
水静可以照物,心静就可以明理,专注于思考。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兼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谋求长远发展,同样要在“静”(即:心静,心定)的条件下进行修身、养德、明志,在宁静中求得企业致远的发展。
有个“心平心和”的成语,意思是心态平静,气度温和地去谋事。因为我们只有在心静、心定的条件下,对事物的发生、发展、终结过程,有一个清晰而不盲目的认识、分辨、分析、断定,做出一个较合理或适宜的总结。气和就是不冲动,冲动就是不理智,不理智就失于决断。行动暴躁盲目,情绪的激动,就超出理智适中的度,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子说:“静而有常故寿。”企业也只有在气静心平的静态条件下,进行自行调养,修炼自我,规正德行,才能达到企业所求的平稳发展的态势,才能长寿。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