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静文与大路画展

廖静文与大路画展

杖气散文2025-04-02 12:08:27
“廖妈妈走了”,6月16日,92岁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辞世。连日来,哀恸的气氛弥漫在大路美协的QQ群里,画家们不断地发出追思老人的文章和一幅幅廖先生和大路画家们在一起的珍贵画面。5月4日,95岁的李可染
“廖妈妈走了”,6月16日,92岁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辞世。连日来,哀恸的气氛弥漫在大路美协的QQ群里,画家们不断地发出追思老人的文章和一幅幅廖先生和大路画家们在一起的珍贵画面。
5月4日,95岁的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去世,5月29日,94岁的石鲁夫人闵力生去世,6月16日晚,廖先生也走了。她们走了,也带走了中国画坛的珍贵记忆……
“如果真的有黄泉,百年之后我和悲鸿能再见面,我要哭着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向他诉说这五十年来我对他的思念。”在用62年来绍述大师的事业之后,她和她深爱的悲鸿将相聚于天堂,只给后人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怀念。
“妈妈”,这个世间最亲最美的称呼,传递着大路画家们对廖先生最真切的眷恋。她不是画家,却是大路美协众多画家的恩师,更是大家充满孺慕之情的慈母。因为廖妈妈,徐悲鸿大师倡导的现实主义衣钵得以在大路画家中有序传承;因为廖妈妈,大路画家有幸亲炙徐悲鸿大师的许多高足,得以与名家同行;因为廖妈妈,“人品与艺品并重”的理念在大路画家中懔遵恪行;因为廖妈妈,大路画展在呵护提携中越走越壮大,描绘劳动者美的五彩图卷驰誉华夏,筑梦五洲……
行进的大路上有她一路的扶持
1987年,如今的大路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沂光还是个25岁的小伙子,他从山东临沂来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的徐悲鸿纪念馆,到徐悲鸿画室进修,为考研做准备。眼前一位典雅恬静的老人用舒缓而亲切的语调问道:“你是沂蒙山老区来的啊?那里条件很苦的,到这里学习很不容易,要好好学啊!有什么困难就和我们说。”徐悲鸿大师在当时的普通画家心中是高山仰止、神一样的人物,大师的夫人自然也是高不可攀的。可是,眼前温文尔雅的廖先生那种自然流露的关切和平和,让王沂光心里充满了温暖。大路画家翟丽荣和李育林都说:“廖先生会和每一个学员见面,了解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每个人都是那么随和,像自己家的长辈一样,没有一点架子。”他们都曾看到廖先生把衣物送给生活贫苦的学生。
徐悲鸿画室是中央美术学院与徐悲鸿纪念馆于1985年联合举办的油画进修班,是廖静文先生和中央美术学院徐悲鸿先生的弟子冯法祀、戴泽等著名教授坚持以徐悲鸿艺术思想和教育体系培养美术人才的专门学府。悲鸿大师的汉白玉雕像安放在院子中央,面向大门,每天都迎送着参观者和在这里深造的学子。30年来,这所画室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徐悲鸿画室内设三个教室,廖妈妈每天都来这里办公。冯法祀、戴泽、马常利、赵友萍、梁玉龙、刘秉江、孙景波、杨飞云、王沂东等中央美院教授都亲自到画室给学员授课。大路美术群体受教于此的有王沂光、李育林、胡绍生、高玉扬、赵焕龙、陈国华、邓一文、李文龙、柴作相、双道俊、刘院明、彭代劲、石书印、王希岳、吕成友、白亚林、张玉平、苗建林、刘杰等数十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大批在徐悲鸿画室走出的学员,壮大了大路美术创作队伍,这些学员已成为大路画家的主体。
徐悲鸿画室重视素描基本功的训练,在解剖、透视、色彩、基础理论方面设有正规课程。系统地解决学员的造型问题,在油画教学方面设有静物、风景、肖像、人体、创作等课程。在名师的指导下,学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掌握正规的作画步骤和表现技法。来自铁路建设一线的大路画家们,原本都是一手拿钢钎一手拿画笔的群众画家,来到这里,如同鱼儿从小河沟一下子游入浩渺的海洋,尽情地汲取知识的素养。
大路画派的创作宗旨和悲鸿大师的艺术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对于这些富有生活阅历的基层画家,廖先生由衷地喜爱,对他们的创作给予最大的关切。在她的引荐和影响下,詹建俊、闻立鹏、王仲、韦启美、赵友萍等著名画家也对大路画派青睐有加,给予持续的支持和鼓励。王沂光说:“廖先生是一个纽带,把我们大路画派和众多前辈名家联系在一起,使我们逐渐脱离群众文化的粗陋浅白,艺术水平逐渐提高,风格日益成熟起来。”
于是,每一届大路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宽阔的大厅内,总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廖先生戴着一顶红帽,慈祥、端庄地款款走来,和其他美协的领导、著名画家为画展剪彩。然后,像慈母一样在大路画家孩子般的簇拥下,仔细地观看每一幅画作,倾听、鼓励、评点、叙说……
第六届画展她题词:“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表达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人感受极深,是时代的颂歌。谨向作者们致敬!”第八届画展,她亲自题写展名。第十四届画展她题词:“向长期生活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反映现实生活的大路画展的画家致敬!”第十五届画展,她更是饱含深情地留言:“大路画展全体创作同志:三十年,我们一同走进艺术,走进生活”……据统计,她先后给大路画展题词、题名达二十余次。
大家知道,徐悲鸿先生以“画坛伯乐”享誉于世,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同时代的大家都曾受过他的揄扬、提携,吴作人、冯法祀、孙宗慰、文金扬、蒋兆和、艾中信、戴泽、韦启美、刘勃舒等众多名家更是直接受惠于他的奖掖。曹庆晖说,如果没有徐悲鸿,这些人的艺术人生或许将是另外一番样子。艾中信说,徐悲鸿“在二十多年持续不断的教育工作中,培养了五辈人才,绵延于今日,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美术教育学派。”而这个学派,后来被我们称为“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美术史的走向。如今,大路画派的中坚力量,多数是徐悲鸿画室的学员,或者是徐悲鸿先生的再传弟子。汲取大师法乳的大路画派,对“廖妈妈”的敬爱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以画马享誉画坛的大路画家刘院明,也受到了廖先生持续的关注和提携。2004年,刘院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画展,廖先生对作品非常欣赏,亲自题写“院明画马形神兼备”予以褒扬。刘院明出版作品集,廖先生还亲自作序,序言中写道:“我一直关注院明的艺术创作,并多次为他的个展题词,题展标,为他的画室题匾。每当我看到他的新作力作,都十分欣喜。画如其人,他为人爽朗质朴,率真豪放。为画好骏马,他数十年如一日,艰苦磨练,笔耕不辍。牢记并实践着悲鸿先生‘写马必以马为师’的教导,坚持深入内蒙古、西藏、新疆等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