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断成几截子

思想断成几截子

信息杂文2026-05-08 03:29:13
一个愿意在文字里表露一切的人,反而对生活,生活在周围的人不甚了了。最深的思想往往有偏执的味道,里头有着很硬的楞劲。关于伦理的思想总是被放大和搅浑,而人采取一种客观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的世界,比如一个万念俱
一个愿意在文字里表露一切的人,反而对生活,生活在周围的人不甚了了。最深的思想往往有偏执的味道,里头有着很硬的楞劲。关于伦理的思想总是被放大和搅浑,而人采取一种客观的角度来审视周围的世界,比如一个万念俱灰的人眼中所见所思,就和一个高明的哲学家在冷静的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上,有某种惊人的感情的一致性。激动到语无伦次或者有目的的连哄带骗,显然都是随风而逝的东西。
看伍尔夫的《普通读者》。惊叹于她文笔的优美,理智的清澈和那种完全沉迷的写作心境。昨天下载了她的小说集。其中有一长篇《到灯塔去》,听说很好,我打算看。她是意识流的著名作家,有写作的天才,一生也从事着写作。从她的《普通读者》,就可以看到那种内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多么惊人。她的散文我觉得是世界一流的。亲切、自然、奇妙,每一个句子都是那样婉转清澈,连络成一体,非常好看、耐看、重要,引人深思,完全地新奇。
最近,网站上王小波又成了热点。我喜欢王小波的东西,这个被体制排斥的作家值得研究。但就他的文字来说,那种幽默、奇想,就非常珍贵。总之,我认为,他这么彻底的作家在中国还是很少。看他的东西,无论小说,散文,总是很痛快,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小说,还是很好看的,很好看,其价值就不会低。人们为之争吵,其实,和小波的作品有关系吗?言论权的争夺?有意思吗?王小波应该谈不上伟大吧?伟大还需要一些更深刻的独创,是世界上没有的。当然,王小波的水平确实很高,但不到伟大的程度。伟大需要征服力。
眼界需要一定的广度,你能做到一眼尽收,繁复的事物的声色味形全都落入你的眼底,那你的文字就具有眼界所供给的自由度。但是,笔落到纸上,心中的思绪又能得到细致的表现,这个加工的过程真难以说清。其实,过程消耗的能量很少,但累积的过程就很漫长和复杂了,是多种心智齐发挥的效果。欢快的心情、任意的思绪、自信的品质、心中的乐律,终能构就美妙奇异的文句。学习一切,融合一切,在我的心中,我来重新构造,重新开始。
格言需要陡然出手,而散文需要婉转和清澈的流淌。格言需理智的锻造,散文则需要优美奇异的梦幻笔触。它们都来自于经验,来自于生活的故事和观察的记忆以及浮想。尤其是,广泛的思想采集,在心中已是熔炼的铁水和钢花。但是,质朴的,低调的道德诉求来自于小人物的艰难生活,底层人物的喜怒哀乐同那些上层人物所区别开来的那种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它们都讥讽和嘲笑,以及他们自身的那种无药可救的堕落和懒散、激愤和夸张。只有在一个普通人的心中找到那种人性的永恒、错综和神秘,一个写作者才会写得朴实动人,真切透心。
我有时看一些大师的作品,里面的某些描写,和我曾经写过的句子有某种近似,一下子就会感到很愉快,兴趣浓烈起来。或者,这位作家写的和我曾经的某种观察恰好合上,这又是一种喜悦。有些杰作需要想象,那就必须慢慢地读,为了在自己的经验中寻找出所描写真实情景,快速的浏览就完全是浪费时间了,必须一句一词一字地紧扣住;那样的阅读,是活化少量的人生经验而获得想象的必经途径。而好的写作,一般都在想象的强有力的支配之下。
人生的一半,有的人还不止,是处于消沉之中。人生有那么多的苦滋味要品尝,没有艺术,简直就是度日如年。我像尼采那样相信艺术可以拯救人生,而别的都不能。财富不能,有它数不清的恶果;爱情不能,没有可靠的结果,却有着千人千面的轻薄;世俗的工作不能,它只提供一个安全的牢房;朋友不行,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做;宗教也不行,使人丧失自由和主动性,拜倒在若有若无的无力中。而艺术,只关乎你的心灵,有无数的美与真,等着你去自由地、轻松地、欢乐地、微笑地追寻。
绝对的孤寂状况被书本和网络所打破,如今,世界上每一个人(特别赤贫的除外)都不必为自己的孤立窘迫的糟糕环境而抱怨了。世界和每一个人的大脑连成一体,世界在等着,等着你的才华和创造!古代和近代的人没有这么幸运。可是,要是你的大脑成了一个灌不进油盐的复制而成的疙瘩,那你什么也别指望!天上不会掉下馅饼。
下午,带着女儿到顺德容桂工业区,商业区各个地方转了一圈。广州至珠海的轻轨铁路正在兴建,工程浩大。一个车站就建在我住的楼后,估计几年可建成。我骑着摩托车想找一个风景好一点的堤岸,可是,没有找到,江上有两艘运沙船经过,小家伙看了很高兴,连说船船。江水浑浊,冷风蛮吹,阳光时有时无,天上的云有意无意,赶紧下去。一路上道路还算干净,可坑坑洼洼不少。这些路铺的时候就心烦意乱的,这么几年折腾,就裸露出本相了。去了文塔公园,新造的,非常漂亮。塔有六层,古色古香,挺拔直竖。边上有大理石铭牌,镂着年代记忆。相传有千年,却是八几年造的,和老家的滕王阁一样年轻,属于新古董。中国的老古董除了在博物馆的密室里就在发黄的古籍里,想到这里,不觉怅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