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识才”五法

领导干部“识才”五法

年脚下杂文2025-10-13 17:58:02
在选拔、任用或评价干部时,对优秀的分子往往冠以“德才兼备”,何为德?何为才?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已作了明确的定义,他说:“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在选拔、任用或评价干部时,对优秀的分子往往冠以“德才兼备”,何为德?何为才?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已作了明确的定义,他说:“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同时,他还讲道“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也就是说真正地认识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传战国时代魏文侯为宰相人选难定所苦,便向手下的谋士李克请教,李克于是向魏文侯提出了辨析人才的“屈、富、达、穷、贫”五个要点,即屈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尽管古人的认识囿于时代和地位的局限,但对于今天我们认识或考察一个人的德品仍不乏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是“屈视其所亲”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识别一个人的好环,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家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平时与谁要好,与哪些人交朋友。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从他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上,从某个人的交友圈中,就可以折射出这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和思想。如果这个人在家孝顺父母,与他交往相亲的人是坦坦荡荡的君子,是一些品质良好、有素养、有度量的贤人,说明这样的人也是坦荡之人,至少这样的不是“小人”,那么这个人就可委以重任。相反,如果这个人在家不孝,常与小人相亲,来往的都是一些酒肉朋友,或是一些奸诈小人,就谈不上对朋友真诚,谈不上对工作的敬业,更谈不上对国家的忠诚,对于这些人就要小心防范了。
二是“富视其所与”
认识一个人要看他是否拥有慈心、善心。一个人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度过难关,说明这个人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如果一个富有的人其财富的支配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花天酒地,不务正业,这样的人不能重用;反之,一个人富了,具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或是以自己人的财富贡献于社会,造福于群众,或以自己的财力培植有所作为的人,这样的人定为胸有大志的人,可以提拔重用。
三是“达视其所举”
达就是通达,举就是举荐,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一个人仕途通达,大权在握处于相当显达的地位时,不要听他说的如何,也不用看他如何做,是真心干事还是为已谋利,就要看他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利如何选拔、使用他的下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这个领导善于从政治上关心别人进步,从生活上关心部属的冷暧疾苦,任人唯贤,量才为用,举荐的全是睿智、廉洁之人,表示他绝无私心,一心为社稷着想,说明这个领导是一个襟怀坦白、秉公办事、有作为的领导。反之,如果举荐的是无才无能之人,表示他有私心,不为国家着想,是一个心术不正的领导,这样的人不应赋予重任。
四是“穷视其所不为”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面对逆境,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图强,虽处困境,意志却磨练得坚不可摧,仍保持名节,不走歪门邪道,不奴颜婢膝,不投机钻营,不为不正之事,不出卖朋友,说明这个人品行端正,人格完善,正直正派,这样的人委以重任不会让人失望。相反,身处困境之中,怨天尢人,唉声叹气,不思己之过,常责人之短,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这样的人心高气浮,同样的人不能重用。
五是“贫视其所不取”
这里的穷是贫穷的穷。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用一切捞钱敛财的机会,取不义之财,发不义之财,也是考验一个人品格如何的关键。当一个人穷得难以度日时,穷不丧志,对有钱人仍然不卑不亢,这样的人做人是个好人,做官也是好一个好官。相反,一个人在贫穷的时候贪婪的如一个饿鬼,如一个一旦爬上高位,可能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不惜以身试法,对这种贪欲极强的人,完全可以弃之不用。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用人难,难就难在识人难。作为一个领导,如果还没有真正地了解或认识某个人就委以重任,从小的方面讲,就可能危害到一个单位和一个人;从大的方面讲,甚至可以危害到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所以,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地选好人,用好人就必须先学会识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