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热增长下的冷思考

GDP,热增长下的冷思考

词坛杂文2026-04-17 17:29:06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资料显示,2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26847。0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7%,排名全世界第四;人均GDP2042美元,较上年增长了将近20%,首次突破2000美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资料显示,20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26847。0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7%,排名全世界第四;人均GDP2042美元,较上年增长了将近20%,首次突破2000美元。
增长如此之快的GDP,它究竟说明了什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它背后,又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GDP(GrossDomesticProducts),翻译过来叫生产总值,对国家来说,它是国内生产总值,对地区来说,它是地区生产总值。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总收入水平,它是指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国民经济个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它于1953年在国际上初步形成,1968年和1993年在联合国主持下进行了两次大修改,进而成为各过普遍采用的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GDP,20世纪90年代正式使用。
GDP,这个被称作是“经济上的世界通用语言”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我们可以说,它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它,却是万万不能的。
解放初,很多地方经济核算指标均用粮产量。哪个地区的粮产量高,哪个地方就会被认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人们对粮产量的过分追捧导致了“大跃进”,粮产量高的地区很多,然而那里的老百姓却连糊口的东西都没有。产出的粮食几乎一粒不剩地上缴,于是那些所谓的“经济发展迅猛”的地方,竟到处都是老百姓啃树皮,挖野菜的场景。
后来国民思想改变了,政府将“粮产量”考核体系拿下,换上了“工农业总产值”。于是国民又开始大力进军工农业,工农业产值逐年增长,然而做出来的产品却卖不出去,尽管卖不出去,却还要按照市场价格算产值,于是亿元村年年诞生,可老百姓的收入却一直不涨。那时人们眼中的神就是“工农业产值”,盲目创造纪录,却忽视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很多名胜古迹居然被拿来当作造电扇的厂房,做饮料的仓库。
磕磕碰碰,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GDP考核指标。直到此时,人们才发现,原来除了工农业以外,还有其他的路子。于是服务业、旅游业被重视了,生产效率也被重视了,人民生活开始发生更快的转机。
GDP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可它也并非十全十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当人们独尊一个数字,将它推向极端之时,也就是社会经济失衡之日”(引自秦朔,《告别GDP崇拜》)。邓小平同志曾经作过一个判断,就是经济过热不利于发展和改革。朱镕基也曾针对GDP增长热发表看法:这个形势太好,我有恐高症,你能维持将来每年都是这样的增长速度吗?他曾举过一个例子:有些城市,不是全部,房地产有些热,空置率太高,而且还在长。房地产增长固然能够拉动经济发展,但是风险也大,房地产60%以上靠银行贷款,如果单靠投资拉动经济,很可能把风险全部转移给银行。就此看来,这样的增长,实非佳音。
纵观全局,中国的GDP增长目前主要存在几个大问题。
首先是人均GDP低水平。中国GDP增长的确很快,但是人均GDP却只相当于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下限,甚至还不够。06年人均GDP为2042美元,而美国是43995美元,日本是38533美元,中国GDP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是第四,但是人均GDP排名却不知在第几。
其次是发展不全面。虽然经济发展相对突出,但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却关注不够。人才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形势依然严峻,过去农民卖1头猪就可以到医院去做个手术,而现在,就是卖10头、20头,又能做什么?
第三是发展不均衡。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和西部之间,社会群体与群体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别。
第四是经济投入大、产出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GDP增长了10倍多,但资源消耗也增长了40倍多。平均能源消耗占世界总耗量的28。4%,而GDP却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
中国在全球的地位越来越高,她的经济发展自然受到了全球共同的关注。对中国GDP的发展,国际上同样存在善意的和恶意的争论。“能源的巨额消耗使得我们不得不依赖进口。曾经有个时候,中国进口的铁矿石占澳大利亚铁矿石总输出量的50%以上,直接推高了澳大利亚的GDP;95年到96年,中国连续18个月进口了3000万吨小麦,导致国际小麦市场价格上涨了1倍。这当然引起了很多国家的不满”。“中国威胁论”由此产生了。
曾经有人不解,在04年的时候,新一界政府为何把GDP增长调底为7%?他们说,我们完全可以再快一点啊。但是当我们对中国发展的内外制约因素作出详细了解之后,我们就明白了:政府提出这个“保守指标”确实是用心良苦。
天使的美丽不是被人们的赞美和崇拜捧出来的。GDP也一样。当我们看到GDP这位天使上升得越来越高时,我们是否明白,这上升的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在我们崇拜她的美丽时,是否会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如何让她飞翔得更稳,更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