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谜一样的民族
世界上犹太民族人口总数不超过2000万,却拥有众多对世界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比如马克思、摩根、洛克菲勒、爱因斯坦、海涅、毕加索、奥本哈根、佛洛依德等等。据某资料统计,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民族
世界上犹太民族人口总数不超过2000万,却拥有众多对世界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比如马克思、摩根、洛克菲勒、爱因斯坦、海涅、毕加索、奥本哈根、佛洛依德等等。据某资料统计,占世界人口0.3%的犹太民族在世界前400名亿万富豪中有60人,占15%;在美国400个富豪家族中,犹太人占23%;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约240名,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世人这样评价“三个犹太人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世界”,而不像世人这样评价“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中国人变成虫。”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犹太民族有长达2000多年游离于世界各地,被驱赶,遭杀戮,背乡离井,颠簸流离,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后凭借种族的智慧,凭借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又重建家园,谱写了一曲可歌可颂的乐章,赢得了世人的赞扬和尊重。这个谜一样的民族,没有奢侈颓废的宫殿,没有辉煌耀眼的历史,没有众多的人口,显得那么弱小和卑微,却生生不息,繁衍不止,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达观,创造着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令世人刮目相看。是什么使犹太民族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我想这与他们的宗教文化和处世哲学有绝对关系。其中《圣经》和《塔木德》被犹太人奉为圭臬。
中国封建社会各王朝将四书五经奉为圭臬,主要以儒家思想来统治人们。其中也确实有诸多闪光点,但却被后人变得越来越呆板僵硬,直至将人窒息。犹太人的《塔木德》却不是,里面闪烁着智慧、科学和人性的东西。《塔木德经》是集犹太律法﹑思想和传统之作,是由2000多位拉比在讨论和研究中写成的,耗时达1000余年,它既有对《圣经》的诠释,也有对宗教和道德的说教,还有寓言、神话、历史故事、民间习俗等,包罗万象,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文章通俗易懂,耐人寻味,睿智隽永,显示了犹太人的智慧和处世哲学。它犹如一条纽带,将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凝聚在一起;它又如和风细雨滋润犹太人的心田,给他们以力量,使他们不断向前,开创未来。
《塔木德》最震撼人心的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教育的重要性,让人们记住“知识就是财富”、“学习是一生的课题”、“学者比国王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由于有这样的理念,犹太人强调人人平等,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爱因斯坦面对以色列人欢迎他当总统,他婉言谢绝。
《塔木德》中强调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友爱,和睦共处,这和四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要比四书的内容更人性化,因为它里面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威严和强制,更多的是要求彼此平等相待,关爱互助,尤其对待孩子,更要宽容和呵护。“切勿威吓孩子:要么罚他,要么饶他……非打不可,就使用一棵小草。”多么优美而又诙谐的话语!面对祖国的花朵,大人没有恐吓,只是如春风如细雨滋润温暖着孩子,使他们茁壮成长。和中国封建家长制的管理方法相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在婚姻上《塔木德》强调“男人要学会忍耐,女人要学会装聋作哑”,因为“疑心是魔鬼”,要夫妻坦诚相待,互敬互爱,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有一个美满和谐的家庭,可是在封建中国却要求夫唱妇随,将女人视为男人的一件衣服,不用可弃之一边!它还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山峰永不相遇,人却时相逢。”、“人是为保存自己和帮助他人而生”等等。
四书里面强调一个人要做到修身养性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塔木德》里面也有,只是它更科学更实际更使人信服也更切实可行。在修身养性方面,犹太人有这样的信念:“尊敬师长是美德”、“刚愎与冲动就是愚蠢的明证”、“和优秀的人接触”、“不要自以为是,直到死的那一天”、“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得到太多,必有所失”、“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欲望好像野草”、“如果折断了一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两条腿;如果你折断了两条腿,你就应该感谢上帝不曾折断你的脖子。”、“聪明的人会随时心怀感恩,感谢上帝赐给自己的一切”、“请保持你的礼貌和热情,不管对上帝对你的朋友,还是对你的敌人。”等等。它更着重强调的是要人去思考去创新去挑战,比如:“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当。”、“怀疑比盲目信仰更值得肯定”、“独特的眼光比知识更重要”和“在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才能找到最美的钻石。”等诸如此类。做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要有睿智的头脑,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有冷静处理问题的头脑,要有审时度势的眼光,而不是心生怨恨嫉妒,于是要人牢记“没有能力买鞋子时,可以借别人的,这样比赤脚走得快。”、“痛苦之中蕴含着一种力,而且痛苦是一笔财富”、“超越别人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超越,超越从前的自我才是真正超越的人。”、“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因嫉妒而疯狂的心,是连骨头都要腐蚀的。”等。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里有一个犹太商人夏洛克,阴险狡诈贪婪,为了金钱丧尽天良;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当耶稣说有一门徒出卖他时,他的十二个门徒听后面部表情各异,犹大只是留给观众一个侧面,但手里紧抓一个钱袋,显得局促不安。两者给人的感觉都是犹太人阴险狡猾。试想,犹太人无家可归达2000年之久,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通过做生意来养家糊口,因此挣钱便成为了他们首要的任务。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历练,他们总结出一些经商的成功经验,如:“《圣经》放射光明,金钱散发温暖。”、“没有哪种行业比另一种更好”、“立誓之事就是对自己有害也不能反悔”、“金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它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身体依心而存,心则依靠钱包而生存。”、“借钱给他人就是掏钱为自己买了一个敌人。”等等。由于经济各个领域都有犹太人渗透,都能显现他们的智慧和精明,遭他族人妒忌也就在所难免了。对现在世人这样的评价“世界的钱,装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也就不足为怪了。
《塔木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际,说到人的心灵深处,说到人的骨髓里去,让人有感有悟,最后去超越自己。它里面记载一位拉比问学生什么是神圣,有的学生说为他人而牺牲,有的说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将豆芽菜挪到阳光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