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这杯酒

端起这杯酒

托势散文2025-11-03 06:42:52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而华夏祖先酿出的酒液,也如这长江浪黄河水般源远流长。那氤氲迷漫、勾魂销魄的浓烈醇香历经千年而不散,它所延伸出的精神与意境,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一席位置,真可称得上是:一
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而华夏祖先酿出的酒液,也如这长江浪黄河水般源远流长。那氤氲迷漫、勾魂销魄的浓烈醇香历经千年而不散,它所延伸出的精神与意境,在悠久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一席位置,真可称得上是:一杯文化酒,半部华夏史。
端起这杯酒,我很想知道,几千年来,这杯酒究竟斟出了多少千古传颂的诗词歌赋,斟出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妙语佳联,斟出了多少倾诉不尽的儿女情长……
端起这杯酒,我很想知道,几千年来,这杯酒到底醉倒了多少墨客文人,成就了多少豪杰英雄?到底创造了多少王朝兴替的史诗,演绎了多少铁马金戈的故事,编织了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
自“仪狄始作酒醪”、“少康作秫酒”起,饮酒就成了国人的一大喜好。凡有酒,非畅饮无以淋漓尽兴。酒,真乃一种精气、一种雅气,徐徐啜,细细品,一饮三咽,一饮三叹,书生意气,孺子情怀,荡气回肠。在饮酒者看来,饮的虽是一杯酒,品的却是一种意境。只要有陶然之情致,有坦荡之胸怀,即便是饮水也如饮醇酒,淡中有味,全凭一己之心,庭前花开花落,天际云卷云舒,有无之间,得失之界,自有领略。
有人曾考证,汉代有郦生自称之“高阳酒徒”、饶宽自绰号“酒狂;唐朝有元吉自谦为“醉民”、皮日休自命曰“醉士”、画僧怀素人称“醉僧”、诗僧可明自谑“醉髡”,至于“竹林七贤”、“酒中八仙”、“竹溪六逸”、“扬州八怪”,无不与这杯酒结下深深的情缘。翻阅《尚书》中的《酒诰》,皮氏的《酒藏》,以及各代文人邹阳、杨雄、王粲、曹植等写过的《酒赋》,则更是将中国的酒文化演绎得醇香四溢,色彩纷飞……
曹孟德“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感慨,尽人皆知;“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句,家喻户晓;还有“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散文大师欧阳修、文坛领袖苏东坡,田园诗人陶渊明等等,更是让人仰慕不已。
文人尚且如此,武人则更胜一筹。“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林冲借酒劲怒斩陆虞侯,武松凭酒力打死斑斓虎,还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黑旋风大闹忠义堂等,早已是妇孺皆知的美谈。捧读中国历史,如果说秦穆公借酒灭西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项羽大设“鸿门宴”,是饮酒中的计谋,那么诸葛亮用草药酿酒,令水土不服的将士饮之,则是饮酒中的机智;曹操煮酒论英雄,则更是饮酒中的理智。
中国几千年的酒文化,其内涵极其丰富,诸如酒名、酒艺、酒器、酒礼、酒德、酒令、酒俗等等,真的是博大精深,独具特色,千古流长。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液体,它所蔓延出的是一个民族的特质与习俗,从古至今几乎浸透到社会中的每一个细胞。
如今中国经济大繁荣、文化大发展,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不可缺少的。迎来送往,酒宴必备,酒桌上不光有生猛海鲜、美酒佳肴,还有幽默风趣的调侃、风花雪月的奇谈,气氛自然热烈而和谐,主宾自然亲近而融洽。故友重逢,浅饮漫谈,时光便在酒杯中倒流,旧绪别情盖过了浓浓酒香。朋友婚典寿庆,知己至交相聚小饮,互致问候祝福,胜似满桌的山珍海味。朋友或同事间偶有小隙,两杯热酒伴着十分真诚,瞬间便消融了微霜薄雪。逢年过节,家人团聚,儿女向父母敬酒,祝福二老身体安康;夫妻交杯互敬,爱情溢于言表;兄弟姐妹举杯相碰,共叙手足之情……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酒是穿肠毒药”的说法,也有饮酒者莫贪杯,适可而止为上的提醒。但是,还是有不计其数的饮酒者因贪杯而误事,因贪酒而伤身,甚至在醺醺然中飘然逝去,独享了宁馨的静眠,安逸的酒殇。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喝酒喝坏了双眼。诗仙李白因醉酒而跳入江中去捉月,再也没能爬上岸来继续他的饮酒吟诗。“酒豪”杜甫,晚年时畅饮得酩酊大醉,口渴难耐便到船边舀水喝,不期竟落水而去。有意思的是,李白与杜甫,一个捞月,一个舀水,浪漫主义诗人与现实主义诗人连酒殇都各具一格。曹雪芹虽没有步李白的后尘去水中捉月,却因时常赊酒而饮,终将自己48岁以后的生命,连同80回以后的《红楼梦》一起饮没了。
文人墨客的酒殇,其情凄美,其景也人文。但今人因酒而逝的凡例,则每每令人嗟叹。亚洲第一飞人,台湾著名艺人柯受良飞越长江三峡的大志未酬,便于酒后猝然登仙,确乎悲恸。一女子因陪客高饮而致命,显见商务往来中的酒风之烈;某官员为宴客海灌而暴毙,足见官场生活中的腐化之盛。据报载,我国每年殇于酒者大约在万人以上,归结到酒殇之列,使人陡增了对《酒祸》、《酒戒》的会意和共鸣。
三国时期的刘伶对酒的追求颇为执著,他的一篇《酒德颂》很耐人寻味:“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俯观万物,不觉寒暑之切肤,不觉利欲之感情。”细品之,委实有一种酒中微醺、心中了然的睿智。
酒德为上者,当推欧阳修。他在醉翁亭与樵夫、塾师猜拳共饮,喝得面酡眼眯,友人寻至以为大醉。欧阳修笑答:“哪里是醉了,百姓之情可醉我,山水之美可醉我,倘说醉,那是借酒浇愁,自装糊涂罢了。”真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塾师闻言把酒赋诗道,“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子了亭中。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此诗刻成的诗碑,至今矗立在醉翁亭边,把对酒德与官德的考问永寄于时空,以警示后学之士和庙堂仕者。酒德修,酒风醇,酒殇的悲歌就将渐次阑珊了。
说来道去,这酒到底是什么?我端起酒杯问自己。其实,我是无论如何说不清楚的。但我心里明白,这杯酒,是历代文豪才思的源泉,也是各朝官吏弄权的利剑;这杯酒,是误政丧国的罪魁,也是致残殒命的祸首;这杯酒,是喜庆时助兴的饮品,也是悲痛时吞咽的泪水;这杯酒,是为人处世的凝结剂,也是增进情意的润滑油;这杯酒,是颓废堕落的麻醉药,也是淫乱放纵的迷魂汤……
由此看来,这酒是什么,的确是不好妄下定义的。事实上,纵观中华民族的曲折历史,喜亦这杯酒,悲亦这杯酒;兴亦这杯酒、衰亦这杯酒;成亦这杯酒、败亦这杯酒……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