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缺月圆》之往事篇
六十年代中期,适逢美越战争,母亲带头写血书,要求“参加援越战斗”,虽未能如愿,但因在医院表现突出,还积极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在参军的第三年入了党,也就是在这一年,母亲认识了父亲。父亲祖籍山东蓬莱,后迁居
六十年代中期,适逢美越战争,母亲带头写血书,要求“参加援越战斗”,虽未能如愿,但因在医院表现突出,还积极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在参军的第三年入了党,也就是在这一年,母亲认识了父亲。父亲祖籍山东蓬莱,后迁居东北边疆——黑龙江,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汉子。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因在学校表现突出,又“根红苗正”,所以,初中毕业就被推荐参了军,成为他那个村子里的骄傲。那个年代,初中毕业就很了不起了,因此,他本人也很自得。
父亲和母亲的资历相同之处是:初中毕业,参军第三年入党。而父亲优于母亲的一点是:父亲入党的同时,又被保送到军校学习,回来后在某部政治部工作,他早母亲三年入伍。那时的父亲可谓春风得意、年轻有为,所以从一开始相识,就决定了母亲“出嫁从夫”的命运,何况那是个“政治挂帅”的年代。
父母相识是颇具戏剧性的。
当时在母亲护理的入院首长中,有一位营长,是父亲的老领导,他极力撮合父母的这段姻缘。起初,母亲是坚决不同意的,据父亲讲,是因为母亲已有心上人,“还是一个连长”,“不简单”!父亲评价说,“你妈心里有个穿大马靴的人(那时军官都穿长筒皮靴),一心想当官太太哩!”,每当此时,母亲往往浅笑不语,想必是真的,总之,后来是那位营长动用了母亲所在医院的领导做说客,并下了命令:“这是组织的安排!必须服从!”母爱才嫁给了父亲。
婚后,父亲的“大男子主义”显露无遗,无论母亲在外面工作干得多好,业务有多精,在家里有多么温柔贤淑,也免不了父亲的吼声,同时也无论母亲怎样与之争吵、据理力争,也免不了最终的顺从,也许这就是所说的“平衡”吧!“平衡”之下的婚姻,成就了父母的白头偕老,风风雨雨共同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