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收散记
午收在即,2、30年前的收麦情景如隔日烟云,历历在目,展现在眼前,如今还记忆犹新,那热烈地场景、壮丽的诗篇,让人永久难忘。一、收麦在乡下最忙不过是麦收时节。大概在鸡叫头遍,天还漆黑一团,村子里就沸腾起
午收在即,2、30年前的收麦情景如隔日烟云,历历在目,展现在眼前,如今还记忆犹新,那热烈地场景、壮丽的诗篇,让人永久难忘。一、收麦
在乡下最忙不过是麦收时节。大概在鸡叫头遍,天还漆黑一团,村子里就沸腾起来,磨刀的霍霍声、婴儿的哭叫声、拿叉取镰的碰撞声、鸡鸣狗叫声汇成一片,打破了这黑夜的宁静。家家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着出工前的准备。屋后的布谷鸟在催:“大嫂、大嫂起、大嫂、大嫂起。”村头的老古钟在当当地响起,队长扯着嗓子“上工了、上工了。”社员们像潮水般地涌向社房,顶着繁星、踏着晨露来到收麦的地点,清晨的风夹杂着野草、野花的清香,吹醒了那些还带疲惫惺忪的人们,大家顿觉轻松,于是乎割麦的长龙像雁阵,你10垅、他8垅地一致儿排开,生龙活虎的人们,争先恐后,只见银镰飞舞,只听沙沙地刀声,只见麦子的倒地声,不多时,就割了一个来回,这时,天才放亮,东方一轮圆圆地红球冉冉升起,乡下的太阳好像又圆又大,照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光芒四射,繁忙的乡村大地完全笼罩在通红的太阳之中,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令人流连忘返。蹬高远望,黑压压地人群,金黄的麦子,在微风中摇曳荡漾,那真是“喜看稻秫千重浪,亿万英雄下夕烟。”气势宏伟磅礴,雄伟壮观。就连鸟类虫蛙也纷纷前来凑热闹。燕子在田野里飞来飞去、麻雀在麦穗上嬉戏、蝴蝶穿梭飞舞、地黄球鸟也在麦堆里钻来钻去,野兔被狗追逐,遍地红旗招展,银镰在阳光下闪烁。整个原野金黄一片,好似金色的海洋,点缀的乡村大地美不尽收。
队里的麦收是有严格分工的,女人们(包括大姑娘、小媳妇、)以及半壮劳力在割麦,大爷、大娘、老弱病残者在捆麦把,一铺铺地麦子经他们的手捆扎的结结实实。前面在割,后面在捆,割麦人在叽叽喳喳,谈笑风生,麦穗上的灰尘带着镰刀飞扬的尘土,搞得女人们满脸黝黑,汗水拌着泥水渗透了单薄的衣衫,硕大的奶头依稀可见,惹得小叔子们逗笑取乐。欢歌笑语驱走了劳动的疲劳。送水的姑娘滔一瓢冰凉地井水,大家争着喝,身上顿觉轻松,稍歇片刻,又投入了紧张地割麦战斗,每当一地收完,拾麦子的孩子们就像放开笼子的小鸟,哄涌而上,有捡麦穗的、也有用耙子搂麦子的。实现了颗粒归仓的目的。
二、运麦
那时有一首歌叫《大车摇》,歌词的大意是,大车摇,小车摇,跑呀!跑得欢,男女老少都出勤,人欢马叫闹欢欢。这确实是乡下农忙季节真实的写照。收麦是一番景象,运麦又是另一番景象。四轮木制农用鉄边车,在大爷的扬鞭催马下疾驶飞奔,尘土飞扬,来来往往,车水马龙,一车车小山炮的麦子被运往打麦场上。一般运麦的大都是队里的强壮男劳力,一堆堆的麦子经过叉、扛、抱到网绳上,再一层层地高高卷起,只见他们光着膀子,领头的说:“好了,预备齐,加起油了好,使把劲了好,快上来了好,劲要使停好。“一边打着号子,一边汗流浃背。那号子声惊天动地,在空旷的原野上经久不息,不时回荡。运麦的车辆多是双车对开,这车走,那车到,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累急的老男人想吸袋烟,就假装尿尿,有时车把式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便放慢车速,碰着队长就少不了挨骂。偶尔有女人送水,才激起他们的兴奋,打破那沉闷的气氛。车子又来了,他们又投入了紧张地运麦大战。
三、打麦
留守在麦场上的人们,他们一点不比收麦、远麦轻闲,他们在忙着堆垛、摊场,堆垛是一门技术活,搞不好就会堆歪,稍不注意就会塌下来,费了一番工夫就会前功尽弃,麦场上更不能吸烟,乡下人,烟瘾还大,半天不吸都能急疯,但也只能忍。麦子摊好了,由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农在翻晒,中午乘焦打,赶着石磙的大爷把皮鞭甩得叭叭响,高大的骏马轻车熟路地在很有节奏地拉滚,一圈、一圈、又一圈,对面是人工拉滚,男男女女好几对,抱把的是既有经验又有力气的男同志,石磙与麦子发出碰撞的摩擦声,唧唧哝哝响个不停,头上的太阳很毒,烤得人们受不了,麦场上升腾着滚滚热气,一股股热浪向人们扑面而来。
割麦的和运麦的收工了,女人们回家做饭喂孩子,男劳力则要留下来摔麦把,门板、大板凳、石磙就是他们摔麦的工具,一声断喝“干。”大家拖着疲惫的身子,扬起麦把,又热火朝天地大干起来,一两下,麦粒就脱离完了,男人们乌黑的脊背上落满了麦壳、麦子、麦芒,满头尘土、满脸汗水,汗腥味扑鼻,他们顾不了这些,一心只想抓机遇,抓紧抢收,不误抢种,庄稼人讲究的就是一个早子,为下季做好准备。
打麦的人眼望炊烟,只盼着早日停工吃饭。队长吹响了吃饭号,男人们像鸭子一个个跳入水塘洗了个清水澡,回家三扒两咽,还没等大家歇脚的机会,上工的钟声又响起了。如今,乡下实现了机械化,再也看不见那种人海战术了,可想起来也是一种感受,回味无穷。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