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天(3)

母爱如天(3)

世婚散文2025-11-28 23:42:43
3我从小就性格跋扈,这开始于家庭,却很快就离开了家庭,在家反而没什么表现,那正是因为这种状况。比如我的得理不饶人,比如我的言辞刻薄,家里没人会感觉到。对家人我极少较真儿,处事上不图便宜,言辞上得过且过
3
我从小就性格跋扈,这开始于家庭,却很快就离开了家庭,在家反而没什么表现,那正是因为这种状况。比如我的得理不饶人,比如我的言辞刻薄,家里没人会感觉到。对家人我极少较真儿,处事上不图便宜,言辞上得过且过,有时还会有意相让,这些都与这种锻炼直接关联。
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家事,我一般都是简单从事,有时反而不讲道理,不过我始终懂得把握尺寸,不讲道理也决不是没理,只是我不想与家人分辩,有些道理说出来冷冰冰的,用来对家人还不如不讲,有些事利用我在家的特殊地位,做了也就做了,落个以性撒邪,反而不影响家人之间的感情。这其实已有点状态错位,但我对此一直明确,本身也就没有产生多大负面影响。
事实上我这时却已经非常狂妄,这种狂妄不是针对家人,也不是针对母亲,因为我明白这本身就是道理。但对家以外的环境,我的狂妄就已经非常严重,只有母亲看了出来,可这时母亲已难以道理说服我,习惯而来她也只是这样告诫我:我知道你不会做没理的事,但有理也不能出格,你做事是有主见,你的事我以后也尽量不管,但我不管你,你可要自己管好自己。母亲说过这些话后,真的也就很少再管我,但对我的纵容却依然如故,这客观上助长着我的狂妄。
现在想来,母亲当时也已无奈,母亲直观理性所能,大概也只到道理本身,道理之上的道理,她已经不知该怎么说。假如母亲当时告诉我道理本身不能绝对,现实理性是比纯粹理性更高的层次,也许我后来人生会少一些挫折,但当时母亲说不出来,虽然她自身并没有陷于这种绝对……
不过当时还好,毕竟那时我还是学生,学生只要成绩好,许多缺陷都能被掩盖,我的狂妄因此没受打击,直到我步入社会。
母亲对我这种特殊放纵,客观地对我也好也不好,好的方面是锻炼了我独立,培养了我的责任意识,不好的方面就是更助长了我的狂妄,这成为我一大人格缺陷。母亲当然不是有意为之,但这种缺陷现实地在步入社会之初,造成了我巨大的心理挫折,也现实地影响了我的发展。根本上克服这个缺陷,用了我很长时间,直到四十不惑,通过研究哲学,我才逐渐明确地认识到。
认识到也不等于克服,情绪上依然存在,只是有了理性明确,总是现实地减轻了它造成的伤害。说起来这也没什么不好,人生在世需要一种张扬,这也客观地构成追求动力,只是它必须现实理性的度的把握,现在对我而言,这已经不是问题。对此我没有抱怨,一切偶然成就必然,缺陷而来的挫折也现实地成就了我。
母亲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总的说来功大于过,因此而来的独立和责任意识,让我一生受用不尽,它也避免了我遭受更多磨难,并最终让我摆脱了狂妄,思想还因此得以升华,这是母亲留给我的最大财富。
母亲对我特殊,不同阶段有不同内容,诞生到记事之初,母亲特殊在对我偏顾。记事懂事之后,母亲继续习惯地对我特殊,但这时内容上已逐渐转变,那是母亲对我明理懂事的鼓励,换言之,这种特殊已经一半是自己争取而来。母亲对我特殊,道理上从并不特殊,假如我不能对自身行为负责,无理取闹失之分寸逾越底限,那母亲也决不会放纵。真正懂事和长大成人之后,母亲对我依然特殊,这种特殊已完全不是偏顾,更多的倒是锻炼,具体照顾上只少不多。
这种习惯一以贯之,在我步入社会之初遭遇挫折时,也让我很快走出困境,我自己的事没人帮忙,再大困难也要靠自己扛。母亲对我的特殊只是放手,越到后来我体会越多,兄弟姐妹之间利益平衡,我从来占不到便宜,一般这种时候,母亲对我都直言不讳:你的将来我不担心,你自己能行不用我照顾,我只能照顾差点儿的,怎样对你你都不许说什么……母亲私下对我经常如是说。
母亲这样说,我还能说什么呢?得不到照顾反而沾沾自喜,与兄弟姐妹也就很少利益之争了,话都不能争,更不能争利益,这些母亲都嘱咐过我。母亲真的冰雪聪明,很多地方我现在也难以企及,尤其是母亲的胸怀。我有三个兄长还有一个姐姐,这种大家庭各自成家立业之后,往往会出现很多家庭矛盾,我们家却一直维持着较好关系,母亲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简直游刃有余。
许多事我都知道内幕,随着我长大成人,母亲越来越多地和我交流,也更多地采纳我的意见,但许多事只有母亲才能去面对,那在智慧之外更需要胸怀。母亲不能把道理之外的道理告诉我,但她自己现实地已经做到,不能言传却有身教,这种引导也最终启发了我关于现实理性的思考。
姐姐出嫁后按农村老例儿与家庭没有利益关系,但兄弟四个维持秩序也很不易,四兄弟各自娶妻又多出四个妯娌,摆平各种关系也就母亲才能勉为其难。当时在农村这种家庭并不鲜见,虽然分家之后各自独立生活,但很少家庭能维持和谐,我们家却一直平静,这一切都有赖于母亲处分公平和胸怀大度。
一个个儿媳进门,母亲都维持了较好关系,在母亲嘴里,邻居没有听到过一句抱怨她们的话,听到的只是赞许。其实哪个儿媳都不是婆婆生的,怎么可能母亲和谁都对心思?只不过母亲处处以大局为重,区别应对又恰到好处罢了。这么多关系也不可能处处容忍,许多时候母亲处事必须果断,还要保持某种客观公平,公平在公正和平等之中,母亲直观地就已经做到,不然也不可能有那种和谐气氛。
处好与几个儿子儿媳关系,还要维持好兄弟妯娌之间关系,这对母亲要求很苛刻,最终能够维持好局面,自然也是大家共同努力,但母亲在其中的中枢作用至关重要。母亲逝世之后,我们这个大家庭相互关系依然维持得还好,一是母亲基础打得好,二是各种关系早已理顺,三是大家也感念母亲。母亲逝世之后,儿媳们还时常提起,说到母亲居然众口一词地称颂,母亲在天有灵,听到这些也应该欣慰了……
母亲不是神仙,当然也不会完美无缺,我记事起曾感觉到母亲有点自私,比如我出生后她就不再下地出工,虽然理由是身体病弱,但给我感觉也多少有点懒散,要知道那时农村这样的人很少,我们家当时又那么贫困,母亲按理是应该出去挣工分的。不过话说回来,母亲当时出去又能怎样?不过每年分红时,我家少欠生产队一些钱罢了,那根本缓和不了家庭经济状况。
或者母亲也是看到了这些,因此才留在家里不出去,觉得反正是穷,照顾好大人教育好孩子更重要,母亲极可能这样想,那就是我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