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异乡
我想家,主要是我的胃很想家,超级想。电视里有时介绍中国,都少不了一桌子又一桌子的菜,我这边就立刻生津不止,光那美妙的颜色,就够我魂牵梦绕的了。北美的饭真没得说,到菜市场一看,大中小号的胡萝卜和土豆,一
我想家,主要是我的胃很想家,超级想。电视里有时介绍中国,都少不了一桌子又一桌子的菜,我这边就立刻生津不止,光那美妙的颜色,就够我魂牵梦绕的了。北美的饭真没得说,到菜市场一看,大中小号的胡萝卜和土豆,一排又一排;各种形状的生菜,一排又一排;赤橙黄绿的柿子椒,又一排;末了,还要把它们切碎了,一盒一盒地摆一排,唉。有的菜,我在中国没见过,就地问那些白人,一般都告诉我很容易,作沙拉啊;也有创意一点的,和水果打汁喝。在北京的时候,麦当劳和赛百味是一类的快餐,但是在这里前者是垃圾食品,后者不是,因为后者是新鲜的菜现夹进面包的。老公每周四公司会餐,基本上都是这类新鲜的半自助三明治,老公说每次他去夹沙拉,都会想起兔子。刚住进公寓的时候,公寓经理告诉我们大概一个月电费也就十五块左右。但是头一个月的帐单,就吓了我一跳。仔细一分析,可不他们一天三顿得有两顿半是冷餐,各种方便食品极其丰富(千万别以为方便就只有方便面),披萨、糕点样式繁多,用微波炉一叮就和餐厅里做的一样。咱们中国人,一顿红绕肉,就够电炉费劲的了。
话说回来,中国人对于吃是向来是有材料要吃,没材料创造材料也要吃。我自觉我的水平也不算差了,但是我都不敢在论坛里随便发言。头一回进去,就见有人问炸油条的面是放在冰箱里过夜还是放在阳台上过夜,下面答案一大堆。从问问题到回答问题的,一看就是高手高手高高手。我的水平也就是来个北京烤鸭,冰糖肘子啥的,糕点也就是个纸杯蛋糕、老婆饼啥啥的。糊弄我家这个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水准的老公,和启蒙小女的中国胃是足够了。还没象那些个能人们那样,什么川北凉粉、陕西面皮都是家常便饭。俺们这边三文鱼便宜,说实话,我觉着还是河鱼好吃,海鱼肉太厚,一点没有吃鱼的细致感觉。但是老公爱吃,买一条回来,斩段儿,腌过,作熏鱼,要不就干脆糖醋了。正值胡锦涛访美,报纸上大幅报道着细节。据说小布同志用北美特有的龙利鱼招待小胡同志。老公说我们好像还没吃过龙利呢哈,我肯定的告诉他,放心吧,把咱家的熏三文鱼也放到国宴上,肯定比老美做的龙利有滋味。有一次,看电视里作龙虾,只见那大厨又煮又炸,最后一尺来长的龙虾变成了两块绿豆糕大小,摆在了一只大大的盘子中间。笑死我了,那么大的大龙虾就剩了个塞牙封都够戗的小肉饼,还真好意思端上来,浪费浪费实在是浪费。
楼下搬来了一户中国人,主妇是重庆人。有一天,讨论起做泡菜,我送了一些自己做的朝鲜泡菜给她。过了两天,她回赠了一盆酸菜鱼。那味道绝了,老公的话说是这味道在北京都不是一般的小馆子作得出来,还一定得是正经的四川厨子才行,他一连吃了三碗米饭。听说人家在国内的时候,还是不会做饭的人呢。我的泡菜是没戏了,我狠狠地想等我回国的,一定学会刀削面再一亮身手。有一天,老公抱着小女在阳台上放风,忽然喊我:“老婆,快来看,人家在做四川泡菜啦,你不去学学?”这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家伙。过了两天,我们在晚饭,人家真送了碗泡菜来,于是老公又是三碗干饭下肚。后来我如法炮制,送给朋友们吃,朋友们都说好吃。我自己心里清楚,没有长着四川人的手,作出的川菜还是欠些味道的,我家那个川菜老饕也说,是不如人家给的那么香,到底人家是正宗的。有一回,在菜市场遇见了重庆主妇一家,她家老公见我的篮子有一带粉条,艳羡地说:“你一定会做猪肉炖粉条吧,特下饭,是吧。”仿佛眼前就有猪肉粉条在流动一样,我自己的老公在一旁不屑地小声嘀咕:“嘁,天天吃那么正宗的川菜,还想怎么样啊!”
隔壁住着个音乐青年,见天的开party,一开party,就看见他啤酒可乐、薯片一袋子一袋子的往家拎,不久隔门我都能闻见披萨上的奶酪和番茄味儿。唉,要是中国人,怎么也得来条鱼,来碗水煮牛肉,再红烧一只鸡,青菜都不算,口条、耳朵那是凉菜,不吓死这些洋鬼子也撑死他们。近年来,北美很流行吃豆腐,但是白人只会把豆腐拌沙拉,或者夹在三明治里吃,我常对我的白人朋友们说,他们该对着豆腐说对不起的。他们一听中国人提豆腐,就眼睛发亮,想起了麻婆豆腐。到公园里烧烤,一般准备特丰盛的不是中国人,就是印度人。我和英语老师聊起这个现象,他说没错,还有俄罗斯人也这样,两三个人也要准备一桌子。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都是挨过饿,饿怕了,所以对饭的要求不仅是小小的胃还要满足大大眼睛。
我想念北京,想念北京的朋友们,犹如我想吃油条一样。温哥华也有油条卖,但是正如朋友说的一样,温哥华没有地沟油没有劣质洗衣粉,所以这里的油条不正宗。没错,我就是想念着那种味道,在等公共汽车的时候,在任何随意的时候,随便那个角落都会飘来熟悉的味道。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