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遭遇人大暴风雨,三审预算为什么成了新闻?

政府预算遭遇人大暴风雨,三审预算为什么成了新闻?

螺号杂文2025-07-24 06:12:48
 承德市政府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遭遇人大会两次打回三次通过,使预算报告社保投入从两千万元提高到四千万元,教育投入从一千多万增加到两千多万元,政府采购费用削减了七千多万元。但该市人大财经委苏姓主任否
 承德市政府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遭遇人大会两次打回三次通过,使预算报告社保投入从两千万元提高到四千万元,教育投入从一千多万增加到两千多万元,政府采购费用削减了七千多万元。
但该市人大财经委苏姓主任否认了这个新闻,他说由该市退休二线的原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李文林提供给《法制日报》的报道有很多不实之处,因为预算报告在提交人大会之前已经进行了预审,并在人大会上当场通过。
《新京报》说人大会打回政府预算报告是正常的,承德的“破冰之举”应成为公共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常态。《燕赵晚报》说人大代表不是好好先生,承德市人大的做法令人称道。让政府开支透明让监督从事前事后走向事中,人大监督应当从程序走向实质。
如果李文林提供给《法制日报》的报道材料为真,那么承德市人大代表是真正履行了人民代表监督政府的责任,而《新京报》称此为“破冰之举”也不为过誉之辞;如果人大财经委苏姓主任说的话为真,那么承德市人大会也是和当今许多地方人大一样,充其量是举拳头过场打瞌睡一族。
中国人大的橡皮功能是非常明显的,完全是党和政府的附庸。它们以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工作为纲领,从来没有积极起到监督政府行为的责任。从山西黑煤矿到贵州瓮安事件,你丝毫看不到人大出面的影子,他们都是躲在办公室玻璃窗的后面观看事情发展,没有丝毫作为。因此,许多人对中国人大到底是干什么的宾不清楚。
人们对人大代表最清楚的印象,就是每年人民大会堂台阶上那些穿着华丽的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众口一词的胜利信心和展望。地方上每年的人大会给人感觉是一场聚餐会,大家一起歌功颂德一番,或者个别人慷慨激昂一番,那些死板的报告文字都是提前所谓几稿搞定的,天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写,数字为什么那样排列。
承德市政府预算报告今年遭遇市人大代表三次否决而成为新闻,《新京报》称之为“破冰之举”,大概就是基于三面的原因。由于特殊的政体原因,中国各级政府没有可监督其行为的体制,人大从来就是软家伙,空喊的监督都是表面文字。许多贪官之所以以“我是老大我怕谁”的丑陋面目出现,许多负面事件之所以不到火烧眉毛不曝光,都是与地方缺乏人民监督一意孤行所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