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培读”还是“赔读”?

陪读,“培读”还是“赔读”?

痛改前非杂文2025-04-09 03:00:40
什么地段的房市最火?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往往回答是:学校附近。每年暑期,我市一中、二中附近租赁房市场都会爆满,人们知道:新一轮的陪读大军又开始“攻城略地”了。陪读,不是新事,却是一个新词,《现代汉语词
什么地段的房市最火?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往往回答是:学校附近。每年暑期,我市一中、二中附近租赁房市场都会爆满,人们知道:新一轮的陪读大军又开始“攻城略地”了。
陪读,不是新事,却是一个新词,《现代汉语词典》找不到“陪读”这个词条;陪读,又绝对是一个热词。在许多厂矿和乡镇家长的心头嘴边,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什么样的人在陪读?为什么陪读?陪读的利弊哪个更大?陪读最终走向“培读”还是“赔读”?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来到一中及其附近民居,对陪读现象进行实地采访,力求给读者一个客观准确的答案。
陪读:“城中村”里的“新移民”
在一中、二中附近,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陪读家庭,他们长期租居在一些当地民房里,形成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知识背景、个人经历、兴趣爱好、身份地位各不相同,每个人却有着共同的任务:为给子女营造更合乎自己理想的读书环境,舍弃原来温暖的家,候鸟似的迁徙到城里进行陪读。陪读大军中以厂矿家庭最多,往龙泉寺的路边因为居住数十户来自武山铜矿的陪读家庭,还被人戏称为“武山村”。
皮姐,来自武山铜矿,孩子读高一时就开始陪读了,十分熟悉学校附近的陪读情况。她说:“陪读在武山家庭是一个普遍现象,孩子在一中没有陪读的可以数得过来。”她告诉我们,从一中里面的单身宿舍楼,到大门口街房,直至现代城,都居住着许多陪读家庭。皮姐介绍,自己所在的一中单身宿舍楼1//3以上都租给了陪读家庭;学校门口房源紧张,个别家庭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房子,还住到了较远的通海花苑。记者在一中附近采访发现,租住的家庭除主要来自武山和江联等企业外,还有湖口、修水等附近县区的外来学生家庭。
是不是每位陪读家长都像皮姐一样,从高一开始就“将陪读进行到底”呢?一位房主告诉我们,陪读在年级段上存在“两头翘”的现象:高一、高三陪读家庭明显更多,整体人数略多于往年。房主还告诉我们,高三因为是冲刺阶段,家长尤其重视,所以全心全意蹲守、照料;而部分家长因为担心子女不适合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输在起跑线上,决心实行三年“义务陪读制”。
陪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前来陪读的女性更多。就这个问题,记者询问同是武山铜矿的刘姐。她说,陪读家长中有全天候蹲守的,也有夫妻“轮岗”的。一般说来,女性的工作相对轻松,家务活更熟悉一些,来的次数会更多。
记者问刘姐:“你每天来回跑,不会影响工作吗?”刘姐解释说,自己虽然经常“三班倒”,但工作压力不是很大,只要那头一下班,就赶到这边“上班”,一般不会影响工作。而且铜矿给予了一些弹性优惠政策,如给予适度的换班自由权,实行交通车1:1补贴等,客观上方便了家长陪读。
当问到对陪读生活是否满意时,一些家长很表示肯定,也有一些家长在回答时有点迟疑。一位家长说,刚开始陪读时,很难适应,每天5点多钟就必须起床,从工作单位到这里来来回回,像赶场子。最怕的是下午放学,只有一个多小时,赶路、做饭、陪孩子吃饭,比打仗还要紧张。另外孩子上学后的时间段里难打发,陪读的生活很无奈。刘姐还向记者提起,曾经有一位家长在陪读途中发生车祸,还失去了一条腿,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她表示虽然这是一个特例,但足以反映陪读家长们的辛苦。
陪读:“这个可以有”还是“必须的”
学生要不要陪读,利弊如何,陪读到底会演变为“培读”还是“赔读”,家长、老师、学生、房主各有说辞,莫衷一是。
陪读家长几乎清一色地认为很有必要。皮姐认为陪读的利大于弊。学生高考的压力大,学习生活非常苦,如果营养跟不上,心理得不到及时疏导,很容易造成身心疲惫,厌学畏学。而且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如果外部诱惑过多,很容易堕落变坏。有一种意见说陪读成本过高,皮姐认为不这么看。她发现一些乡下孩子,品质本来不错,但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教育没有实效,父母亲鞭长莫及,更多的教育手段就是多寄钱。皮姐听说有一个乡下来的孩子每月开销是两千元,和她一家人费用差不多,从这个角度说,她认为陪读的成本并不高,而且每次月考,前百名武山学生所占名额较多,这也充分说明陪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刘姐说,陪读过程中可以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沟通,高中阶段学生往往因为学习忽视亲情,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居住条件差一点也值得。
一中政教处王老师不怎么看,他认为,从长远来看,陪读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真正需要陪读的是那些患有生理疾病自理能力特差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和部分高三学生,更多的家长陪读是从众和攀比心理在作祟。能够陪读的家庭一般“不差钱”。陪读是提倡还是禁止,校方至今尚无硬性的规定,但为了规避管理风险,学校不得已让那些“住改走”的学生填写申报表,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引起学生和家长对在校外居住环境安全的重视。其实从学生宿舍规模和条件来看,是远远可以容纳这些学生的,今年学校还特地改造了100多间带卫男生宿舍,就是想唤回更多的学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同时方便学校规范管理。
几名陪读学生对这种现象表示赞成,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家长干预过多,愿意脱离父母独立生活。
一位房主说,根据他的观察和分析,他认为多数家长陪读是学生主动要求的。陪读很有必要。
陪读:成为一种“次生经济”
因为陪读,不得不租房、购买洗衣机、热水器等电器,重新添置整套厨房用品,陪读家庭开支明显增大,从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区域经济。在今天的一中、二中附近,已经形成了所谓的“陪读经济”。一位董姓房东,93年因为没有足够的本钱“挤进城”,在一中斜对面建起一栋三层单家独院楼房,随着陪读现象的盛行,现在二、三层房间分别租给了5个陪读家庭,每月共可收房租1400元左右,加上卖早餐和出租图书收入,按他自己的话说,“以家养家一点问题也没有”。像他这样依靠学校发展家庭经济的在学校周边还有很多。董房东说:“客观地说,我家有现在这样要感谢政府的政策,要感谢一中。我希望学校办得更好,学生考得更理想。”多年商租经历也许让他深有体会。
为了打发时间,空闲时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