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魏征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前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最多的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唐朝初期,魏徵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安民治国的过程中,先后所谏二百余事,有很多劝谏唐太宗要改善人民生活,关注民生的
当前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最多的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唐朝初期,魏徵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安民治国的过程中,先后所谏二百余事,有很多劝谏唐太宗要改善人民生活,关注民生的事情。今天研究魏徵的民生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魏徵(公元580——643年)字玄成,唐。魏州曲城(今河北馆陶)人,唐初名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谏言,疏文,史论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唐太宗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点。做为一代名相,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为开创唐初贞观之治局面做出重大的贡献。唐太宗曾说过:“贞观之前,跟从我平定天下,艰难转战的房玄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尽心尽力帮助我安国利民,犯颜正谏,指出我的过错的,唯数魏徵。”魏徵以自己卓越的才能,辅佐唐太宗李世民达十七年之久,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少有的清明盛世——“贞观之治”,为后人所敬仰。
魏徵亲身经历了隋朝社会的繁荣,目睹炀帝的亡国灭身,走出庙宇,加入农民起义军,最后归唐,忠心耿耿辅佐唐太宗,奋不顾身为唐朝国家效劳,直到生命终结。魏徵留到后世的文章共24篇,为我们研究以唐太宗为首的初唐统治集团的政治主张与历史观点,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魏徵的奏疏和文章特别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魏徵的《论时政疏》等文章,反映出唐初这位著名政治家的才能,头脑清醒,坚持原则,不与邪恶同流合污,敢于说出一般人不敢说的话。
针对唐太宗渐生的骄奢,居安忘危,大征徭役,魏徵从总结历史经验着眼,语重心长,反复规劝唐太宗不忘历史教训,与民生息。魏徵饱经战乱艰辛,深深地认识到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首先要看到民众的力量,关注民生。只有先安定民心,减轻人民负担,让人民休养生息,缓和阶级矛盾,才能赢得民心,立国安邦。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里就阐述过这种民生思想,在劝谏唐太宗《十渐不克终疏》的奏文中,魏徵又重申了他的这种认识,这疏文的前三条就是:一、不扰百姓,不图享受;二、珍惜民力,怜悯民苦;三、力求克己,有利于民。魏徵作为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能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提出明确的有利于民生的主张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作用,促使唐王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今天研读魏徵的民生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有着现实的意义。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007年春节,温家宝总理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交汇点,也是落脚点。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是国家的繁荣富强。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民生问题,如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几十年前早已基本解决的人民生存问题,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历史转了一圈再次回到了原来起点,中国人民又重新开始了为解决基本生存问题而奋斗,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又突出的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如何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从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让13亿百姓生有所靠,老有所养,贫有所助,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各级政府应切实的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坚持和谐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关心民生,必须关心人民群众发展教育的要求,认真办好教育事业,推动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是民生之基。为了破解“上学难、上学贵”的难题,国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注重向农村教育、向困难学生、向职业教育倾斜。从2006年起,我国开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保证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
关心民生,就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农民的小康。就医是民生之急,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神经。令人期待的是,在过3年或者再长一点时间,“全民医保”的目标基本可以实现,我国的城乡居民,无论地域、身份以及经济状况,都可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民生问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原有的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只有关心人民的疾苦,切实的解决人民的困难,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才会立于不败之地,建设强大的国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苦和乐,才会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问题。
魏徵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复劝谏唐太宗要拒绝骄奢自溢,关心民生疾苦,才会国泰民安。唐太宗从谏如流,君臣同心协力,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历史发展到今天,民生问题依然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从免除农业税、建立低保制度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从构建“全民医保”到廉租房首次被明确为住房保障的重点;从加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物价补贴到对养猪户的扶持……中国正在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政策体系,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将会更多的关注民生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男人请别把女人的贤惠当沉默
下一篇:曹操行刺董卓探究(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