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桌子理论

擦桌子理论

人奴产子杂文2026-04-02 17:54:57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
这个例子说明,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人性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我们的企业,就要根据中国企业环境和人的特点,拿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实行所谓的“中国式管理”。
管理人员要求擦六遍桌子,我们中国员工首先就会想,为什么要擦六遍桌子,擦桌子只要达到干净的目的就行了,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就会逐渐减少擦桌子的次数,如果很长时间没有检查,甚至就会不再擦桌子,因为,很多人会认为,擦桌子只是小事情,还有很多比擦桌子更重要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
一个单位,不可能把所有的一遍或者两遍就可以干好的事情都要求重复去做,就如同军训队列,上战场不会排着队让敌人扫射,但是平时的队列训练,可以起到严格部队作风的作用。如果管理人员要求擦六遍桌子,那么,其主要目的不是在于讨论到底是擦两遍桌子还是擦六遍桌子更干净,而是要锻炼员工的执行力,培养一令既出,坚决执行的企业作风。
擦六遍桌子,与其说是企业精神,还不如叫做企业作风训练更为贴切。假设擦一遍桌子20至30秒,擦六遍桌子就需要2至3分钟,那么,擦六遍桌子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对企业来说可以承受的。但是,任何一个管理者不会让员工每天把窗户玻璃擦六遍,把地面拖六遍,因为这样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是任何企业承担不了的。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要做到员工每天都要擦六遍桌子,恐怕也是不大现实的。因为即使刚开始员工做得很好,长时间以后,管理人员会因为忙,检查和监督也不会坚持下去,然后,就会像张瑞敏先生说得那样,最后不了了之。
如果从训练员工的角度出发,可以要求员工在一定期限内每天不折不扣地擦6遍桌子,然后逐渐减少,最后的要求就是桌子每天擦拭,只要保持整洁就行。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员工就会养成爱清洁的习惯,不用管理者要求,自己也会要求保持这个桌子干净。员工自觉与监督检查相结合,长此以往坚持下去,结果不光桌子保持干净,而且会使员工在工作中的执行力大大增强,做事干净、利落,讲求办事效率。最后,桌子干净与否就会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员工会把这种作风体现在产品上,达到产品整洁、漂亮,提高产品的档次。
目前,我们推行的“5S”管理,就是像擦桌子一样,简单、易行而有效果。我们只要每天拿出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5S”,就会使我们的现场保持整洁、有序。当然,要做好每天都要擦拭桌子这样的小事也并不容易,“5S”管理考验的是我们的细心、耐心与恒心,塑造的是我们的性格细节与人品魅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提高素养,达到一种自觉“5S”的状态,把执行力转化为生产力,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