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婚姻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婚姻

鸳鸯牒杂文2026-01-23 08:13:05
家境不错,学历尚优,本科在读,容貌尚可。这是“毕婚族”的自我写照,也“毕婚族”挑选另一半的铁律:毕业前找到另一半,一毕业就成家。现代年轻人更倾向责任分担、压力分流,毕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起上一代来脆
家境不错,学历尚优,本科在读,容貌尚可。这是“毕婚族”的自我写照,也“毕婚族”挑选另一半的铁律:毕业前找到另一半,一毕业就成家。现代年轻人更倾向责任分担、压力分流,毕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起上一代来脆弱多了。“毕婚族”角色转换太快,难以适应,似有盲目把未来押宝压在他人身上之嫌,而且副作用明显。
一部分人出于生存需要或其他考虑,刻意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当起了“隐婚族”。“隐婚族”以职业女性居多,她们担心已婚的状况会给自己带来工作上的不便,影响自己的前途。接电话时神神秘秘,语气又相当暧昧;自称是快乐的单身贵族,却避谈感情婚姻;无名指上没有婚戒,但出现白色印子;平时与异性关系热络,可是私下却不会保持联络;热衷社交应酬,但到假日时就不见人影。
男女双方在认识不到几个月、甚至几天后就决定结婚,这是一种在中国年青一代中颇为前卫的“反传统行为”。构成了所谓的闪婚一族。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跟着感觉走,火车上因为借打手机而认识了一位海南女孩,两人一见钟情,游完黄山后携手而返,并在国庆假期中闪电完婚。只是他们结婚证书的“保质期”也是匆匆只有一周,在随新婚妻子去海南看望了岳父岳母后,我的朋友结束了这段短暂的婚姻。
爱到深处,自然希望与对方步入婚姻的殿堂长相厮守,可越来越多的人却在婚姻的大门外徘徊,因为他们害怕缠绵悱恻的爱情会在“围城”中枯萎。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试婚”――在领取结婚证书前,像夫妻一样生活。
试婚者都抱着最终走向婚姻的共同目标,会像真夫妻那样尽力维护两人关系;而部分同居者之间可能没有婚姻承诺,不合则分,因此一旦遇到问题,就想要放弃。另外,在“共同生活”的外衣下,同居双方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更看重自主独立和个人利益;而试婚者有相互沟通的愿望,他们会努力促进两人的匹配程度,寻求建立更稳定的二人世界。
在也有形形色色的“走婚族”(weekendspouses)。他们是夫妻,感情也不错,却不经常住在一起。有的年轻夫妇,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各自经营自己的事业和关系,婚前、婚后似乎一个样。尽管他们经常分居,但每每到了周末,恩爱着的夫妻就会抛弃各种应酬和琐事,双双入住爱巢,尽情享用浪漫的二人世界。然而,他们在星期一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中,周而复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