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子和萝卜

驴子和萝卜

并世无两杂文2025-09-01 23:18:22
《围城》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
《围城》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
钱钟书先生最后的结论是: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
但我总觉得,既是西洋的故事,那故事里的驴该是西洋驴,驴夫自然也是西洋的驴夫。我们的国情不同于西洋,民族气质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驴夫赶驴的技巧也一定会有所不同。就实际操作技巧而论,中国的驴夫应该更胜一筹,因为他们更懂的如何驾驭自己手中的权利,并且能做到因驴而异、灵活变通。原因很简单,因为驴子有很多种,赶法自然也不能一成不变。总拿着一串老掉牙的胡萝卜在他们面前晃,部分耐性不够驴的馋劲就会被磨光的,最后不但不会再走一步,反而会变的脾气暴躁,遇到个别厉害角色,甚至有被摔下来的危险。
所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笨驴。
无独有偶,关于驴子的哲学,我们学校有位老师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说在五十年代吃大锅饭时,生产队里的牲口是统一饲养,然后再统一分配给小组使用的。遇上农忙,每天一大早天不亮,社员们便开始排队领牲口,因为来得越早,越能挑到既勤快又听话的好牲口,干起活来也省心省力。所以,每天牲口圈里都会剩下几头倔驴没人领,因为他们不但懒不肯买力干活,而且脾气大,不好驾驭,自然没人愿领,结果他们在牲口圈里闲了一天。而那些“精英”们,一天下来累的筋疲力尽,也无非是晚饭时多得到一瓢料而已。
这类买力干活而又没有多少实际好处的,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笨驴。对于它们,驴夫是不用费脑筋对付的,只需每日喂料时,轻轻抚摩一下它们的背,表示喜欢就行了。
至于那几头倔驴,驴夫的惯用伎俩是软硬兼施,恩威并用。先是打击排挤,让你日子不好过,等到你的心灵防线快要崩溃的时候,再摆出一副感化员的嘴脸,给你点机会或小恩惠(其实这个机会或恩惠是你本来应得的),让你感到他还是很关心民众疾苦的,只是以前怎么没感觉到呢?如果你还是不知悔改,那就彻底整死你,让你做一只永不见天日的冷宫之驴,抑郁终生。
还有一种驴,能力比一般驴要高,干活也卖力,但就是太聪明,随时有让自己难堪的危险,而且胃口有些大,每日的食量也让驴夫觉得有些不划算。对付他们,驴夫通常采取的方法是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故意拉拢他们,然后利用中国驴嫉妒的本性,把这些恃才放旷的驴子在驴群里孤立起来,然后再各个击破,能收为己用的尽量收为己,因为他们也需要这样一群忠实的奴仆。遇上个把俩不识时务的就采取闲置法,对你还算客气,但就是不用你,久而久之,看到当初和自己一样有才能有抱负的同道们,都成了自己的上司,自然英雄气短,不会再给驴夫的驾驭工作带来麻烦,更不可能危及驴夫的职位了。
以上是针对个别驴子的驾驭技巧。对于整体驴群的管理,驴夫自然另有妙招。
首先,当驴夫许诺给驴子的胡萝卜无法兑现,打算在质和量上有所削减时,他们并不直接宣布出来,因为他知道这样会影响赶路的。通常驴夫们会先透漏一些诸如竞争上岗之类的生存危机给驴子们,让他们惶惶不安,这样,他们的注意力会转到去保住眼前的利益。然后突然有一天,驴夫会宣布一个“仁慈”的决定:虽然制度定下了,但为了大家都有饭吃,暂时还是不裁员不解聘,而且还继续保留奖金制度(其实这只是原先承诺的三分之一)。驴子们自然欢欣雀跃,早已忘记了原先该得的萝卜远比现在多的多,只是大部分早已装入了驴夫的腰包!
不仅如此,中国的驴夫还深谙市场经济的规律。他们懂得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道理,每当有新的职位空缺或职称评定时,他们就会制造紧张气氛,明明有两个人选,他们会说成四个;明明有四个名额,他们会藏起两个。目的很简单,物以稀为贵吗,对此感兴趣的驴子必定会竞相投标,要么卖力干活以求表现良好,要么大把送钱,以期物有所值。

综上所述,你是否觉得中国的驴夫真的很有驾驭权利的天分呢,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真遗憾,诺贝尔奖里没有关于权利运用这一领域的,不然,就可以填补中国在诺贝尔奖项上的空白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