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揠苗助长”

不可“揠苗助长”

荫藉杂文2025-05-29 03:58:52
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宝、一个小女孩叫林妙可的,在舞台上表演了一个舞蹈节目,有模有样,得到广大观众的肯定。一夜之间他们就成了人人皆知的小童星。于是乎,新闻媒体围追堵截、争相采
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小男孩叫小宝、一个小女孩叫林妙可的,在舞台上表演了一个舞蹈节目,有模有样,得到广大观众的肯定。一夜之间他们就成了人人皆知的小童星。于是乎,新闻媒体围追堵截、争相采访报道,特别是那些个湖南TV、北京TV等等TV们争相邀请参加演出或者访谈。这两个小家伙虽然面对观众毫无怯意,但我感觉疲惫还是明显地写在他们稚嫩的脸上,让人不免心疼。也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居然为了出名让这么小的孩子饱受“折磨”。也许他们的父母还在洋洋得意,为自己生了一个亿万人瞩目的神童而开心得难以合上嘴巴。可是,我心中却有些梗堵和忧虑。
从这两个小童星的到处演出上,我不禁想起王安石先生在《伤仲永》里讲述的那个故事来,说是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过了很久后,作者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方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作者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泯然众人矣。”最后,王安石先生感慨的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上面所说两个小童星的出名,固然有其天赋,但窃以为,如果过早地成为什么明星,然后频频活动于那些TV的舞台上,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反而我认为是一件“揠苗助长”的坏事。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小小年纪就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必然会给他们的成长过程造成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让他们从小就认为自己是大明星,对以后的培养和教育不利;二是小小年纪就要面对这么多的演出和采访,怎么能够吃得消呢,肯定会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三是过早地参加社会活动,容易使他们过早地成熟,失去一个孩子应有的天真和烂漫(这一点在电视台接受主持人问话的时候已经表现出来了)。
当然,适当参加演出展示才艺,也无可厚非,同时也许是我多虑了。但我始终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而不是出名,而不是小小年纪就到处演出,如此,必然会影响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影响其健康成长。这等“揠苗助长”之事可休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