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登高》有感

读《登高》有感

雅韵杂文2026-01-17 00:17:23
一、作者:杜甫二、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
一、作者:杜甫
二、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二、文本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四、读后感
这首七言律诗是由诗人杜甫在重阳登高时心有感怀而作的。全诗通过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自己长年漂泊在外病孤愁,无人可靠的寂寞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半首是写登高所见所闻的情景,属于写景物。“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用了几个意象来对比当时诗人孤独寂寞的内心。凤刮得很急,天显得非常的高,猿猴悲惨的叫声使眼前的一切显得异样的悲凉,着也为下面是人的抒情而买下伏笔。在清清的白沙上面,鸟儿来回飞着,旁边的树叶纷纷落下,长江滚滚来,这些就犹如诗人心中的苦愁与惆怅,不断涌现在心底,压抑不住。而诗的后半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诗人的抒情部分,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最后,写自己的白发日益增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事的艰难。“百年”指犹言一生,潦倒“指犹言困顿哀颓”,“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诗人漂泊异乡,思念故乡,心中无聊、寂寞想借助酒精来麻醉自己,但这时,诗人年老多病,不能喝酒,可见,诗人心中的苦闷无法宣泄,这就意味着诗人注定是悲伤的化身了。
全诗八句都对仗,句句押韵,属于近体诗。全诗的笔调都很深沉。除了这首诗歌外,杜甫还有很多诗歌都是这个调调的。为什么杜甫那么多诗歌的笔调都是那么深沉呢?这就要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个人来历来谈。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的诗人,这就有别于浪漫诗人李白,而李白所生长的那个时期,政权不停更换,战乱不断,而他自己一生也是不得志,可知,杜甫写《登高》这首诗的心境也是这样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