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家园

固守家园

儓儗散文2025-08-23 11:59:54
离开家乡,来到县城教书二十余年,始终脱不掉身上的泥土气。旱天,我为乡亲们盼望一场甘霖;雨天,我又怕乡亲们遭灾。节假日匆匆回家一次,回来时睡觉也难得平静。我的亲人,我的乡邻,他们的生活是比以前富裕了,可
离开家乡,来到县城教书二十余年,始终脱不掉身上的泥土气。旱天,我为乡亲们盼望一场甘霖;雨天,我又怕乡亲们遭灾。节假日匆匆回家一次,回来时睡觉也难得平静。我的亲人,我的乡邻,他们的生活是比以前富裕了,可他们的精神正和我一样无奈和空虚。他们勤劳的程度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相比,他们本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
和我的亲人及乡邻相比,我的境况表面上看来要好些。在县城里,有我的家,有我的妻儿,不用风吹雨淋,生活不富裕但也无忧,而我却像个游子,灵魂在两个家之间穿梭,甚至有时又漂泊在不知通往何处的精神之旅。漂泊的旅途中,我的心常常禁不住问:家在何处?
幼小时候,拥有实实在在的家却幻想着出家为僧,以为家在山寺;稍大些时候,迷恋武侠的世界,以为家在江湖;长大以后,与姑娘相爱并发誓白头到老,便以为从此有了一个凭依终生的家;成家养子之后,我却仍然幼稚得像个孩子,处处得靠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家是一棵大树,我只是树下的一株小草。直到有一天,父母的翅膀再也遮不住我的身躯,父母也需要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来照顾,我这才发现,我柔弱的双肩根本挑不起爱情与家庭的重担。凭我所有的心力及多年的辛苦经营,对于家的概念,我却是越来越模糊。家,应该是安身之所,但又不全是,居在这家中,于心不安,则家的内涵不满。
西谚云:母亲的膝下就是我的天堂。童年时,家的内涵是那么清晰明确:家是父母,家是呵护和关爱,家是快乐,家是幸福,家是晃去一切忧愁的摇篮,让人永远做着温馨的梦。
前些年回家给爷爷过生日,老老少少几十口人围坐在几张桌子上祝贺。我喝醉了酒,躺在爷爷的床上,背靠着光光的芦席。爷爷嘱咐我,在外面不要喝醉了酒,一则伤了身体,二则容易失态,让人笑话。我把他老人家的话铭记在心里。这一次,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家的含义。在外面漂泊久了,也累了,这被尊长呵护的感受弥足珍贵。我的心,早已像倦飞的鸟,看见一个充满温暖的巢,就很想进去休息。
每次踏上家乡的土地,总忘不了童年的时光,忘不了童年时的游戏场所,忘不了童年的伙伴。可是,童年的时光拉不回,童年的游戏场所也难以寻辨。没有了童年时爬过的大橡树,没有了童年时茂密得有些阴森和神秘的树林,没有了童年时的水草丰茂、鱼鸟成群,没有了童年时的青草地,没有了童年时的清澈河水、洁净沙滩,甚至连童年时那皎洁的月光也看不到了,到处是刺目的灯光,谁还去注意那曾给人们带来无限光明和欢愉的月亮。而那些童年的伙伴也都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整日为生活劳碌。
现实的情况是,我已经不可能回到家乡去过生活,我也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安居县城。我的灵魂,一会儿在家乡的麦垄间趴伏着,一会儿又浸泡在夏日黄昏的河水里,一会儿又在月光下的田野里游荡。就这样,我只能在两个家的夹缝中生存。我的心在此也在彼,所以,只能奔波在长长的永无止境的路上,是出发抑或是回归。
回到老家中,连个睡觉的地方也没有,一边收拾整理床铺,一边强烈地感受着无边的悲哀——我已经不属于这个家!可是,在我灵魂的深处,这却是我永恒的家呀!
故乡,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或长期居住的所在,以及心灵将要回归的境界。这第三义项,虽然不是故乡的本义,但在文化层面上,却比前两个义项更有价值。故乡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躯壳自我的故乡,另一种是心灵自然本性的故乡。这表示“故乡”以两种形式存在,即物质和精神。心灵的故乡可简单解释成我们内心深处所响往的某一事物或境界,其间远离各种烦恼和痛苦。
在日益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的根已经扎到了乡村的边缘,静谧、和谐的乡村环境,永远留在了那个久远的梦中。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该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抱持曾经拥有的美好心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安宁,而我们如果不能拥有那种质朴的贴近生命本质的心态,我们的身体虽然居住在高楼大厦里,我们的心灵却只能永远处于荒漠之中。
游子在外,难免会故乡情浓,而乡思也的确是一杯醇浓的酒,谁能免却一醉?“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的苍凉谓叹,传达的正是游子对回归故乡的深切向往。愈是在外面飘泊久了的人,愈能体会到它的厚重朴实。我们虽然浪迹他乡,但在心灵低层,在灵魂深处,总有一股对精神故乡的眷恋心情。故乡也许是偏僻的、贫穷的,但在内心深处,我们却给她编织了许多美好的花环。找不到归宿的心,会一天天憔悴,最终萎蔫于漫漫黄尘之中。因此,人类在离乡的同时,也探求着回乡的路程。对于那些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人,我原来以为,他们该不会有故乡情结。其实,即使一天也未离开过故乡的人,内心深处也有很重的故乡情结。那个情结,表现为一种“逃离此处,回归彼处”的愿望,就像《诗经•硕鼠》中所说得那样,“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对于心灵的故乡,我们一般采用“寻找”的方式,意图到达这片真正的精神乐园。寻找心灵的故乡,是一种本能的需求。然而,这种寻梦方式的反效果,却是越想找到,反而越难获得,就算侥幸找到,也须付出一番代价,而且更有失去的危机潜伏。
家的概念既然已经模糊,那么,我只能保留心中那片美好的幻想,保留心中那个精神的故乡。我在追寻幻想的过程中,精神时常陷入孤独与悲哀,并在孤独与悲哀之余暗自庆幸,至少我还有一处朦胧的精神家园,至少我的心灵始终在寻找,寻找那片安心之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