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徽映红西岩坊村
尚村镇西岩坊村地处尚九路与108国道交汇口以北2公里处。全村160户,600余人。走进村口,令人惊异的是宽阔平整的水泥街道,婀娜多姿的依依垂柳,漂亮时尚的小楼房,猩红规范的宣传标语……整个村子呈现出一
尚村镇西岩坊村地处尚九路与108国道交汇口以北2公里处。全村160户,600余人。走进村口,令人惊异的是宽阔平整的水泥街道,婀娜多姿的依依垂柳,漂亮时尚的小楼房,猩红规范的宣传标语……整个村子呈现出一派生机蓬勃、幸福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壮美图景。面对这一切,当地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对村支书陶武祥赞不绝口。陶武祥书记是尚村镇有口皆碑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群众的贴心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他致富不忘乡亲,担任村支书后,更是风雨兼程,与时俱进,带领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挥洒汗水,奋勇向前,为党徽添彩,让党徽映红了西岩坊,谱就了西岩坊新农村建设的壮美华章!
致富不忘乡亲们
二十年前,西岩坊村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是周至有名的贫困村。1986年入伍,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当兵复员的陶武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发誓要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在家乡调研,经过战友帮助,他瞄准了冷饮这一商机,东挪西借,申请贷款,自筹资金10余万元,购置了一台冷饮机。投产后,由于技术问题,导致产品滞销,妻子抱怨他,村民嘲笑他,面对压力,他毫不气馁,到其他厂子学经验,设备厂家派来技术顾问,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虚心学习,仔细钻研,终于破解了技术难题,生产出合格产品,他免费发给村民品尝,得到群众的称赞.消息不胫而飞,他产品供不应求,火爆的生意使他不但还清了外债,盖起了楼房,成了远近闻名富裕户,他多次被尚村镇政府评为“星火致富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任西岩坊村支部书记后,带领该村群众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市场大潮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对全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形成了以绑笤帚主导产业为龙头,养殖、运输、苗木及劳务输出等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为该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农村建设显身手
2007年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像一缕春风吹遍了西岩坊的千家万户。陶书记带领村委会一班人,抢抓机遇,用党徽映红自己的村,温暖群众的心,决心要让新农建设项目在村落户生根。为了改变“天晴疙瘩路,下雨泥水流,排水常打架,乡村难安宁”的落后的道路状况,他和村主任陶刚强跑镇上,奔县城,赴西安,历尽艰辛,费尽口舌,争取国家建设资金18万元。由于村子规划不当,空宅基地多,增加了村道里程,资金远远不足。为了筹措资金,他挨家挨户,耐心劝导,召开村民大会,分析利弊,公布账目,让群众心里亮堂。他用诚心打动了群众,仅一个星期,群众集资全部到位,使全村1700米的水泥道路圆满竣工。沼气进户又是一项惠民工程。为争取项目,他托战友刘新辉到县农牧局了解政策,经过极力争取,申请国家资金6万元,为全村60户补贴资金修建了沼气池,使该村沼气使用率占全村农户的38%。
乐为群众办实事
陶书记心里装着群众,一心想着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正像他说的:“权为民所用,事为民所谋,这是共产党员起码的要求。”为了搞好新疗合工作,他深入农户,耐心劝导,但仍有一户村民拒不参保,时隔不久,重病住院,那个村民拉着陶书记的手:“太感谢你了,没有参保,我真后悔!”他经常深入困难户访贫问苦,为村里10个困难户办了低保,3个贫困户得到了镇民办的支助。除了搞好村务之外,他把群众的小事都当成了了自己的大事。自复员回家以来,他经常义务为村民修理电路、电器,为村上义务整修电路200余次。陶书记对教育事业也特别的关心,他义务为西岩坊中学服务,经常为学校检修电路,为水塔设计了自动上水器和射灯摇控开关,还为学校安装了监控,购置器材,自己安装,竟然分文不取,深受师生和当地群众的称赞。
陶书记就是这样一位心系群众疾苦,乐为群众办实事的优秀的村干部。他是“三个代表”忠诚的践行者,用科学发展观智慧的光焰,照亮了西岩坊村群众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康庄大道。“强劲东风今日起,不待扬鞭自奋蹄”。面对未来,在陶书记的带领下,西岩坊村定会在新农村建设中高歌猛进,再创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