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岭

这道岭

白发婆娑散文2026-05-01 20:22:13
一道岭,扭曲了世俗的目光。地域差别,贫富分化尽在冷言蜚语中点滴流露。只因为隔着一道崎岖的山岭,岭上的人家似乎就成了偏远山区的代表。这道岭的尽头,有一个乡镇,很多城里人喜欢用“山沟沟”字眼来不屑形容这个
一道岭,扭曲了世俗的目光。地域差别,贫富分化尽在冷言蜚语中点滴流露。
只因为隔着一道崎岖的山岭,岭上的人家似乎就成了偏远山区的代表。这道岭的尽头,有一个乡镇,很多城里人喜欢用“山沟沟”字眼来不屑形容这个地方,曾经很多人如是说没有后门才会被分配在岭上工作,在上边拿国家工资的,都有享受或多或少的偏远津贴。但倘若有能力调动,一个个都会马不停蹄地飞下山来。当然,这些说的都是陈年旧事。现在工作难求,只要有足够的工资可赚,天涯或海角一样驻留下来。
这道岭我是熟悉的,甚至闭着眼睛可以勾勒出它的弯曲。郁郁葱葱的大山,中间一条公路如蛇般匍匐着而上,一侧是头晕目眩的深沟,虽然有细粗不一的树木把横着,依然是危险路段。车子往上爬如蜗牛慢,得小心翼翼,夸张点说要经过十八弯的坎。要是下坡,速度犹如飞箭疾驰。其实这段公路并不长,只因了僻静的山岭人影的稀疏,才拉远了和岭下咫尺之近的差距。
岭上的乡村很零散,在粗旷的大地上星星点点地分布着,时隔多年,我还会准确无误地说出几个村名来。听说岭上的一些有钱人家,已经陆陆续续地搬离了家园。而那些依然驻留的人始终铿锵有力地发着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豪情壮言,也许岭上的生活很单调,居住的人数会一天天地缩减,但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哟,每到逢年过节,都会燕子归巢地穿过这道岭,回到故乡。的确,谁不热爱自己的故土?对于融进千般爱恋的家园,始终都有一份难泯的情结。无论走多远,无论多蜿蜒的岭多坎坷的路,都不是跨不过的鸿沟,游子的根早就深深地扎下了这片土地。
想起这道岭,心里有点辛酸。
还是这道岭,让我思绪澎湃。
此时的阳光很明媚,而这道久违的岭此时就在脚下,我的眼睛充满了欣喜和渴望,似乎心里有一种遥远的呼唤,我立即从车上雀跃了下来。
踏在光洁的柏油路上,二月的春风丝丝清寒,空气中飘散着若隐若现的芳香还夹杂着泥土味儿,脚边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小草在春光中弄眉挤眼,分外风骚,而轻盈的鸟儿悠悠掠过树梢随即洒下一串串欢乐的音符,心豁然激动起来。很久未亲临这样的画面了,梦里多少回,每到周一,为了省下点车费,那时是零钱一元钱吧,年轻的我推着单车爬坡,几分心惊几分吃力,一步一步地沿着公路盘旋着跋涉过这道岭;而一到周末时间,依然骑着单车咚咚咚地飞奔在石板路上,记得最陡峭的路面是用石板铺垫的,想来起了防滑作用,但下坡的强烈惯性,耳朵双手都同样震动得发麻,更心忧的是据说这段路有流氓强盗出没,好在有那些结伴而行的同事一路说说笑笑,寂寂山岭才漾起了几丝生动,只是那些人,记忆里的那些故事还在,还在,人面何处?
岁月总是艰辛的,如今岭间的路面变宽了,深涧填了修路,陡坡地段筑起了防护栏。不远处的青山凹处,几辆运土车进进出出,那些最可爱的民工正在如火如荼地忙碌着,触目处另一条新的公路初步有了雏形,我再找不到昔日一段段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了,一道修葺整齐的柏油路在岭中串起,来来往往的车辆多了,摩托车、私家汽车,唯独没有了记忆里单车的影踪……
生活在不断地日新月异,这道岭变了,我也变了许多,改变我的不仅仅是年华,还有我遗落岭上的梦想和抱负。记忆远了,心情反而恬淡了起来,既然现实里注定永远无法开出丰硕的果实,还不如平凡成一朵小花,对,就是一朵小花,默默无闻,自开自谢,但却没有堕落,没有黯淡点缀春光的微薄之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