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三不朽”

有感于“三不朽”

奎画散文2026-05-01 22:05:16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人生理想和人生意义的一种看法。指人生在世时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身死之后,就可以名不朽灭。此词初见于《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四年(前549),鲁国叔孙豹在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人生理想和人生意义的一种看法。指人生在世时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身死之后,就可以名不朽灭。此词初见于《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四年(前549),鲁国叔孙豹在与晋国范宣子讨论怎样才能“死而不朽”时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认为,人生数十年,死后形体会朽弊消亡,只有人的品德、功业和言论能够昭垂永远。人生不应追求高官厚禄,享受快乐,而应该实践自己理想的道德原则,永远成为道德榜样;建功立业,对百姓、国家作出贡献;留下经典名言,垂教后世。三者之中,立德最重要,有德者必有言,而有言者不必有德。
“三不朽”的思想,被后世许多思想家所承认,影响颇大。清代思想家魏源曾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立节”的“四不朽”学说,是对“三不朽”思想的补充。
 一直想能够有一番作为,能够实现自己辉煌的理想,成为一个不朽之人。但现实社会的浮躁也许让我们看不到自己“驾崩”后历史对我们的评价。身旁之人少有几个有不朽思想的人,见到的有立言的人,可是目标之实现也是难上加难。
我号曰:“铸剑”。实乃心中有大侠风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然,我的不朽想通过建功立业来实现,而途径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公仆——公务员。
在大学中曾经鼠目寸光的想将来成为富翁,以摆脱从生至今的清苦。但是,认真的倾听自己的内心,还是想做大事,为更广泛的人民大众服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目标早已经定了,可是自己仍很贫乏与弱小,所以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以及孜孜以求的拼搏,一切的努力就是向最终的目标迈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