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不起的大地清华

唤不起的大地清华

闲谷散文2025-12-12 23:33:14
天公应自嫌寂寥,随意著幽花。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地横斜。萧然四顾,疏林远渚,寂寞天涯。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王国维《人月圆·梅》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看《人间词》了,较之《人间词话》,《人
天公应自嫌寂寥,随意著幽花。月中霜里,数枝临水,水地横斜。
萧然四顾,疏林远渚,寂寞天涯。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
——王国维《人月圆·梅》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看《人间词》了,较之《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光环无疑要黯淡的多。但是,无论是西瓜也好,芝麻也罢,都必须有人自己的拣择,若是人云亦云,就失去了味道。
历来咏梅词甚多,用数以千计都不为过,最有名的当属是林和靖《霜天晓角》,陆放翁《卜算子》,以及姜白石《暗香》《疏影》。王静安这一阕别开生面之处,就在于结局,一笔荡开,苍凉寥落,遂道前人所未道。
一声鹤唳,唤起清华。此句如破空之音,拔地而起,孤高清逸中又不失苍凉激越,似希望却又绝望。正如王静安的一生。在他的身上透着那个特殊年代中的某种烙印。那些因为人眼的混浊,人言的冷漠,人性的麻木所导致的所有不被理解的无奈和悲哀。
还是从《人月圆》说起吧。我很喜欢这个词牌名,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便包含了人生最值得庆幸的事:月圆、团圆。一种温馨薄到了极点,如同淡淡的月华,这就是细水长流的道理。越浓至反而越容易飘零,越无法长存。
不过,还有四个字,那就是事与愿违,这是人生最常遇到的境况。愿望就如造梦,梦境里越绚烂,梦醒后就越凄凉。《人月圆》就是如此。
被羁留在金时,吴彦高激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人月圆》词: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入人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故国,故乡,故人,总有一些让我们难以割舍的东西,当这些都随着似水流年的消失而湮没时,或许就应了那一句:“人间没个安排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软弱,而是因为我们有情。
《世说新语》中提到“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欧阳永叔又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月圆月缺,花开花落,江山更替,这些本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只是我们自己无法释怀而已。正是这份无法释怀,成就了无数浅斟低唱中的绝调。
吴彦高此阕词意沉痛用笔却极蕴藉,大量化用前人诗句,却不露圭角,自是裁云缝月之手。白居易的“天涯同时沦落人”“江州司马青衫湿”,在他笔下,又岂止添了百倍凄凉?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入人家”,这是六朝的挽歌;“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是端己的强颜欢笑;“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这是同甫的悲愤;“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这是碧山的怀思;“窃国真王,论功醉尉,世事都如许”,这是竹垞的裂竹之音……这是一种流淌的文化,所以到了晚清时,才有了“生灭元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伤感。
可是,到了现在学了那么多的主义后,我依然要问这样一个可是,为什么我们对于唐末割据,宋元更替,明亡清兴时的怀旧诗词能够全然的包容赞扬,可是对于清末的诗词却一直闭口不言?我承认,那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但这与文学又有何干?道德与文学之间本就无法画上一个绝对的等号。那么在烽烟销尽的今天,在我们提起王国维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想起王国维的死因?
王国维能为现代人熟知之处就在于他幸运得拥有百年罕见的绝尘之才,论学识,近三百年中,殆无其匹。无论是什么领域,只要他涉足,就会自成大家。正是因为他在50年生命中呕心沥血写下的文稿对后世影响至深,让我们无法正大光明问心无愧的忽略他的存在,所以到现在很多人还能说起他的名字,那么同时期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呢?朱祖谋,况周颐,陈宝琛……现在还有多少人听过他们?
有时候,我会很恍然,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在爱情文学速食化的今天,在利益金钱以及性之外,还有多少东西能让我们关注?或者应该问,还有多少人会意识到那些,那些在《棋王》结尾所提到的除了穿衣吃饭之外的东西。
我在上课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力感,因为现在大部分中学生,对于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几乎一无所知。中国的文化,我们常常所引以自豪的文化,也许正在这些无知之中悄然远逝。传统的精髓绝对不是现代文、更不是那些简单虚无甚至是架空的诗词评论可以涵盖的。真正的精髓是文化赖以流传的基础。那些或喜或悲或显或隐的诗歌里蕴藏着伟大的人格,沉着的爱情,真挚的友谊,断肠的离别,令人肃然的忠义等等,他们的那些比生命还有贵重千万倍的感情,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血脉,真正的中国灵魂!
是,现在的学生懂得数理化,会说英语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这些。伴随而来的呢,他们懂得了人情世故,知道了拜金主义,开始了甚至违背道德的绝对自我。在他们眼里,利益至上,友情可以用来背叛,言语可以用来掩饰,爱情可以用来攀比,金钱可以用来挥霍,他们懂得所有了却变得漠然,他们学会了所有除去宽容,丝毫不会去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们不是没有知识,没有人能这样说。可是他们却“成熟”的让人觉得可怕。
512地震后,我有一段时间情绪非常低落,学校的种种让我厌恶,同学的言行让我绝望。所以我向我曾经的老师求助,在她回给我的短信中有这样的话和忠告,姑且这样说吧。
“我越来越惊叹我们学校学生的出口成脏。”
“看看现在初中,我非常有信心,那就是我们学校永远不会缺少猥琐的人。”
“很奇怪对吗?成绩越好的越猥琐越虚伪,好像有了成绩就有了道德。”
“这样的人应该将他们扔到灾区去,让他们亲眼看看那里的状况,如果还是那样垃圾,就直接推进岷江得了。这种东西根本就不是人!”
“你以后找男朋友,千万别找我们学校毕业的人,一个个都是虚伪的代言人。”
……
我的一个同学和我聊起友情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别太相信友情,就像我好朋友**,你认为她没有说过我的坏话吗?她也就是利用我而已。”她嘴角一直泛着一抹凄凉的笑意,丝毫没有平日的达观与开朗。“从我进中学开始,我就在习惯别人对我的玩笑,无论是恶意还是善意的,我好憎恨这样的自己,可我应该怎么办?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去改变自己。可是,无论我怎么做,他们依然那样对我。”
我无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