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那段爱书的岁月--写给我的父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特别喜欢书,尤其喜欢收藏书,妈妈说喜欢看书可以找人借啊,不一定非得自己买。可我就不行,我爱看书就得自己买,对不喜欢的书我不会看,喜欢看的我就得买回来,我有个习惯,喜欢看的书我过段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特别喜欢书,尤其喜欢收藏书,妈妈说喜欢看书可以找人借啊,不一定非得自己买。可我就不行,我爱看书就得自己买,对不喜欢的书我不会看,喜欢看的我就得买回来,我有个习惯,喜欢看的书我过段时日就会再翻一翻,如果看一遍它就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就觉得是个缺失,这种缺失是少年时期的我最不乐意接受的。那个时候我居住的小乡镇,根本就寻不着一家可以说得上是书店的书店,最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神往的地方就是街口的供销社,远远望着卖文具的柜台里摆放着的那些四四方方的书籍,觉得那里真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记得刚上初中那会,家里14寸的彩色盒子里正热播着陈小旭、欧阳奋强主演的《红楼梦》,我就特别渴望供销社柜台里的那本厚厚的印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字样的枣红硬壳封面的读本,那真是一种诱惑啊!因为积攒的零花钱不够,又不敢找爸妈开口,除了渴望与心焦就剩下渴望与心焦了。因此每个星期我都会不自觉地去看一次,生怕别人买走了。这种“望梅止渴”日子过了大半年,终于挨到了年关,才得以如愿以偿,那可是我半学年节省下来的早餐费和假期帮叔叔卖年画的辛劳费哦!
那个时候我最爱蹲的点就是的卖书的地摊,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摆地的书摊,都会不自觉的停下脚步过去磨叽一会,东挑西捡的,怎么说也要照顾一下人家的生意,五块钱三本的杂志,堆集起来差不多我也可以去摆地摊了。
那个年月的思维里也好象还没有书架这个概念,买的书基本上都压在箱子里,是那种木质的大口箱,当然,这也是我父亲的杰作。父亲虽然在事业单位任职,却有一手木匠的好手艺。我对书架的认知得益于书中的描绘,尤其的期待和向往,某天与父亲提起,一番比划与描绘,父亲笑笑,说,这个简单。某一天的晚自习回家,一个简易的书架就已经摆在了我的房间,始终记得父亲那天乐呵呵得意的笑脸,一连几个“怎么样?手艺不错吧!”让我和弟弟美滋滋了半宿。虽然与我心目中所描绘的书架不太一致,但简洁、精细,是我少年时期中最有意义的惊喜。我对父亲的能工巧手、奇思妙想的崇拜如用现在的一句网络语言来描绘的话,那就是“崇敬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很多年以后,当我在市场上发现“鞋架”这种东东的时候,兴奋之情无以言表,这不就是早年父亲给我打制的书架么?回头想来,父亲开创了以“鞋架”替当“书架”之先河。每每忆起这段过往,对父亲的崇敬,依旧绵绵。
早已退休了的父亲依旧闲不下来,木匠的手艺还似有长进。前段时间他所居住的小区购置了健身器材,他对托运的木质集装箱特别感兴趣,说能打几样小东西,我顺势开了个玩笑,要不帮我打制个鞋柜吧。一个星期过后,一个半是鞋柜半是书柜的东西入驻了我的房间,读初中的侄子翘起大拇指满是崇敬的赞叹道:“爷爷你太厉害了”!以前打制的书架似现在的鞋架,现在打制的鞋柜倒象极了书柜。下半截是带门的,共三层可搁置鞋子,上半截是开放的也是三层,可整整齐齐摆放书籍,柜面经过木纹贴纸、刷清漆的处理,不亚于市面上销售的柜子,而且更新颖更实用。他还半开玩笑地说,你小时候想要一个书架,我给你打了一个鞋架,现在你要一个鞋柜,我还你一个书柜,咱爷俩算是两清了。呵呵,谁能有我父亲这样超想象的创新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