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万山去

到万山去

饥疫散文2026-01-03 17:38:24
春色明媚,去踏青吧。去哪呢,想起去年曾到万山的槐树洼村,挖白蒿,捋榆叶,采茅尖,摘樱桃……,还是去那吧。经过市区的康泰路,两旁的樱花开得花团锦簇,紫荆花把枝条裹了严严实实,亮得耀眼。我们疾速而过,到了
春色明媚,去踏青吧。去哪呢,想起去年曾到万山的槐树洼村,挖白蒿,捋榆叶,采茅尖,摘樱桃……,还是去那吧。经过市区的康泰路,两旁的樱花开得花团锦簇,紫荆花把枝条裹了严严实实,亮得耀眼。我们疾速而过,到了万山脚下,停了车。
友顺手在路边采了一把绿叶,欢快而俏皮地给我嗅,要我猜,只觉气味浓郁芳烈,略有薄荷的清凉和麻味,但外形又不像。
“是藿香呢,可以摊饼吃,很好吃呢,小时候我就经常吃。”
“哦。”
“今晚我做些,你尝尝。”
“你们去哪哩?”一位老太太在前面依仗而立。
这么突兀,我们简直惊了一下,哎,怎么可以这样热情呢?大约因为习惯了少和陌生人说话,受多了“逢人只说三分话”的教诲,惊愕之余,我们含含糊糊地说去槐树洼姓宋的人家住的地方。
“槐树洼?这儿就是槐树洼。”
“我们要去姓宋的人家。”见她还想追问,我们指着向西的小路,问“从这可以去吧?”
“嗯。”
不待她再说话,我们急急地拐向了小路,走了十几米是岔道,正迟疑间,听见后面有人喊:
“一直往前走,那(另外)条路是去地里的。”
回头一看,那位老太太就在路口,原来她还一直关注着我们。心里不知被什么触碰了一下,老家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古道热肠啊。
我们一面感叹一面找寻各自要的野菜,我挖白蒿,友摘枸棒槌。
“你们在干啥呢?”一个荷锄经过的男子问。
“挖白蒿。”
“哦。”
找到了一块平整的空地上,长有更多的白蒿,沟边上还有很多枸棒槌,我们大喜。白蒿真多啊,让人都有点犯愁。
“你们在干吗?”
那声音粗声粗气,使我又是一惊,抬头看,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女人,莫不是这地的主人吗?
“挖白蒿”,我缓缓地答。
“白蒿蒸蒸可好吃啦,你看这长这么多”,她边说边弯腰帮我们挖。
“是啊,现在的白蒿老不老,还能吃吗?”
“不老,昨天还有人吃哩,等出条就不行了,老了。”
我们继续挑着挖,拣着摘。
“这也能吃”,声音还如洪钟。循声看去,她站在折返的半坡上,手里正拿着一条绿枝。
“这是枸杞芽,用热水焯下,再凉拌,清热哩。”
“叫我看看啥样”,由于前面的树枝遮挡,距离也稍远,我看不真切。
“就这样,长绿叶的”,她把手往前又伸了伸给我看。
一会,友停下说不想摘了,换个地方吧,我疑惑枸棒槌有这么多,干吗不想摘。
“太多了,不想摘了。”
人,真是奇怪啊。没有的时候,不拘好坏,巴巴地要得到,多了却不稀罕了。
我们依山势往下走。
“这是什么”,友突然兴奋地叫起来,那音调、神情俱如一个孩子意外发现了神话中的宝贝,努力把枝条扯过来,是桑葚树呢,淡绿色的桑葚果还很嫩。“嗨,再过一个月我们还来,来吃桑葚吧”。当然好,桑果还不能食,采桑却可以呢,关于采桑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吧,“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多么鲜翠流丽的图画,只不过再不见采桑女了,更不见那个拒绝使君蔑视权贵的美丽勇敢聪慧品质高洁的罗敷了。
我们又摘了些枸棒槌,只挑个头大的。
友一边摘,一边谈小时候吃枸棒槌的经历,用面把枸棒槌拌好,再放上蒸笼,十多分钟后,还没掀锅盖,枸棒槌的清香早就忍不住随热蒸汽从锅里钻出来,满屋子飘着枸棒槌的香味,入口清香松软绵滑,那余香似乎现在还在口齿间呢。
我也想起了母亲给我们蒸白蒿、蒸榆钱、蒸水红芽、蒸槐花吃的往事,哎……,我们挖的何止是白蒿,采的何止是枸棒槌,我们采挖的是自己的心情,是对童年往事的怀念,是对亲情、故乡、淳朴生活的眷恋。
直到身边的袋子都胖嘟嘟的了,双手也都是绿渍斑斑。
这时我们才留意我们所在的是个山谷,我们找不到到对面去的路,但我仍坚信是因为我们没找下去的缘故,而不是那位老人指错了路。
两侧半山腰分别是当地人依山势开辟的一小块一小块的麦田,麦苗绿油油的,仿佛被着了色上了油,熠熠生辉,清风拂过,万千麦苗一齐向一侧倾去,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仙人在琴弦上信手划拨,弹奏出天籁之音。又像在音乐指挥下齐舞的舞女一齐甩动柔韧的腰肢,形成波痕延伸远方,颇有气势。一时间,我们竟呆了,内心沉静而饱满却又什么也说不出。
沟边稀疏地站立着柿树,那在贫瘠的旱地依然可以生存,依然可以开花结果的,枝干弯弯曲曲,外皮粗糙干裂的柿树,黑褐色的丑陋的枝桠间已发满了鲜嫩如玉的绿芽,丑与美竟是如此和谐。
沟底是烟雾似的绿杨,开满淡粉花的泡桐。桐花姿色不出众,但花香甜美,随微风一缕缕传来,有着情语般的柔蜜,山泉般的清澈,丝绸般的滑腻,美玉般的润洁,充盈我们全身各个毛孔,令人醉了。任多坚硬的心也会因此柔和,再痛的伤痕也会愈合如初。
对面山头只剩一点的夕阳,安详地将桔色的斜晖温暖的涂遍了山上的层层黄土,黄土上的柏树、柿树、泡桐、绿杨,丛生的灌木,连一向热闹的油菜花似乎也凝固了。天地万物如此静谧安好,心情亦无比安静而虔诚,甚至自失起来,我愿化为一株柿树,只希望时光永远驻足在一刻。
万山不秀不奇不险不峻不危不神秘不威武不磅礴不雄壮不霸气,不能激发人的豪气激情也不让人为之折服为之畏惧。
它没有被各大媒体宣传过,尚未被哪个商家开发过,相较于那些我们买了门票才能参观,人为地布置的大同小异的各大名山景点,它保持着自己的原始纯朴。
它没有名气,在百度上也搜不到,但她默默地养育了我们民族的祖先。
它是沉默宽厚朴拙和蔼的,是可以亲近的,像沉默寡言勤劳朴实宽厚慈祥的父辈。
万山不言,亦有大美在其间。
2012.4.8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