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鹏湾》
题记:《大鹏湾》是深圳一家最早的打工刊物,其办刊宗旨是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讲述打工人自已的故事……爱上你,不是两三天,屈指算来,也有六七年了吧!2001年的春节刚过完,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我
题记:《大鹏湾》是深圳一家最早的打工刊物,其办刊宗旨是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讲述打工人自已的故事……爱上你,不是两三天,屈指算来,也有六七年了吧!
2001年的春节刚过完,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我便随我一个要好的同学的小妹一道,踏上了南下深圳的打工之路。
由于是头一次到深圳打工,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我虽有一纸大专文凭,也不是怎么好找工作,寻寻觅觅了好长一段时间,才于该年6月份的时候,进了关外一家玩具厂做普工,在玩具厂做普工,时间又长,工作又累,工资又不高,那个时候,天是灰的,心情也是灰的,意志消沉到了极点,常常莫名其妙的心烦意乱……
有一天晚上,我下了班,到厂外转悠,忽然看见了一个书摊,书摊前灯火通明,书摊周围围了那多人,一个个低着头翻看着,由于好奇,我凑了过去。
此时,一本杂志映入了我的眼帘,朴素雅致的封面上“大鹏湾”三个字赫然在目,“大鹏”二字不由得便我想起了初中时学过的《庄子·逍遥游》上的一句话: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想必,应该是本不错的书吧,我这样想着,顺手拿起了它,翻了翻,没想到翻着翻着,就有点爱不释手了。
那里面一篇篇动人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自已身边似的,那一个个逆境中奋起的主人公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那里面有打工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有打工人的梦想与追求。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这几个月来,神情沮丧,委糜不振,活似一只霜打的茄子,浑浑噩噩度日,应该吗?与哪些故事里的主人公相比,我这点遭遇,又能算什么呢?想着想着,我的心开始释然了,心情开始明朗起来,渐渐地端正了心态,矫正了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就在那年十月,由于工作积极,在做了两三个普工后,我被主管提上来做了车间一名组长,与此同时,我也在那个月报读了成人夜校《办公自动化》专业,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向白领奋斗了。
感谢你《大鹏湾》,是你给了我力量,你是我黑暗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怀着对《大鹏湾》的感激之情,在工作之余,我重新拾起了我手中丢了那多年的笔,开始在文字的海洋中寻梦。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我对诗歌情有独钟,没承想,时间一长,就让我弄出了一大本。
于是,在2003年的时候,我从那本集子里面,挑选了一些自已较为得意之作,试着寄给了《大鹏湾》,那个时候,《大鹏湾》的诗歌栏目,不叫《诗生活》,叫《橄榄树》,编辑老师叫戈桑,那时候投稿,还不会使用电子邮件,是用寄信的方式,通过邮局寄出的。
没想到,一周后,戈桑老师倒贴邮资,给我寄来了回信,一方面给我那些诗歌做了忠恳的评价,一方面还随信给寄来了一些辅导资料。
我当时感动极了。后来,虽然由于打工生活的颠沛流离,我也从未中断对《大鹏湾》的向往,一篇又一篇的诗稿象雪片一样的飞向《大鹏湾》,虽然发表甚少,但我却意外的地于2004年下半年的时候,接到了戈桑老师打给我的电话,说我的诗歌质量不错,但有点不适合在《大鹏湾》这类的刊物刊发,并给了我两个建议:一是可以向国内专门的诗歌刊物,如《诗刊》、《中华诗词》等上面投稿;二是问我是否愿意自费出版,他可以帮忙。
虽然后来,由于诸多原因,戈桑老师的那两个建议都未能实现,可我的文学梦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却从未熄灭过,而且越烧越旺。
再后来,我学会了上网,学会了使用电子邮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向《大鹏湾》投稿时,在博客上认识了《大鹏湾》现在的编辑老师西漠。
西漠老师不愧为一个深受众多作者和读者尊敬和爱戴的好老师、好编辑。遇上他,也是我今生最大的荣幸。
虽然西漠老师工作繁忙,可我向《大鹏湾》投得每一篇文章,他都会认真看过,并给我许多忠恳的评价与回复,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做到这点,实属难能可贵,宁人十分敬佩。
2007年10月底的时候,当我获悉我的一篇诗作将会于2008年第1期发表的消息后,当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在此,我代表象我这样的千千万万个《大鹏湾》的作者和读者,感谢《大鹏湾》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的编辑老师,感谢你们,在困境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感谢你们,为我们这些漂泊异乡的打工人提供了优质的精神食粮,祝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刊越办越好,人越走越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