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已逝情难了

青春已逝情难了

东闯西走散文2026-02-21 17:33:32
人这一辈子,变数很多,命运总是不会乖乖的按照你当初设定的目标前行。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辈子会与书打交道,而且是用自己的整个青春。高中时的理想,我是想当一名警察。每当我看到学兄寒暑假从警校穿着帅气的
人这一辈子,变数很多,命运总是不会乖乖的按照你当初设定的目标前行。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辈子会与书打交道,而且是用自己的整个青春。高中时的理想,我是想当一名警察。每当我看到学兄寒暑假从警校穿着帅气的警服回来,我心里就会痒痒,渴望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但天意弄人,高考揭榜的时候,我的高考分数才刚够上中专录取线。公安类学校那时候是热门,非常火,填报的人趋之若骛。为了稳当,我挑了一个在当时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冷门的学校,也就是后来我就读的江西省新闻出版学校。当时一个突发的念想就这样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两年以后,一纸介绍信直接把我开到了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简称文广局),然后文广局又一纸介绍信把我转到新华书店。十年寒窗,现在总算有了结果。怀揣着介绍信,我满心期待的来到新华书店报到,谁知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当时那个看上去有点像戏剧里的小武生模样的经理就一口回绝了我,说什么书店目前不需要人,叫我把介绍信带回文广局。当时,一听这话气得我想揍人的冲动都有。“什么书店目前不需要人”,这叫什么话,我是国家正式分配的,哪有不接的理由啊。我父亲听说新华书店不肯接人,也急了,放下农活,当天就乡下赶到县城,陪我一起去找当时的主管单位领导文广局局长。或许是因为我父亲太气愤不过,当时还和姓吴的女局长拍桌子吵了架。也许是好事多磨吧,我最终还是如愿分到了新华书店,只是本应八月份上班,因为这系列的挫折而迟迟拖到十月份才正式上班。
我是92年进新华书店的,当年和我一同分到新华书店的还有我的另外两个同事,眼镜子和王姐。眼镜子是我出版学校的同学,像我一样也是国家正式分配的,王姐是由原副食品公司调进来的。我们三人一同被安排在门市部上班,成了一名营业员。我被分在图书柜组,眼镜子和王姐分在文化用品柜组。记得那时候的门市部,长长的,很大,估计至少有300平方米。如果俩人站在其中的一头说话,另一头的人一定听不清说什么。门市部大归大,但生意却是冷清的很,很少读者进店,一天的销售也就几十块钱。我们十多个营业员,闲着无聊,女同志就扎堆在一起聊天,东家长西短的拉家常,要么就是偷偷的躲在角落里织毛衣、干私活。我常常一个人猫在文学柜组里看小说,一动不动的,一看就是大半天,有时候甚至忘了下班。那时候门市部都是闭架售书,不像现在全开架,读者买什么东西需要营业员从货柜里拿给他,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货品被盗,也不用担心领导查岗,我们心里有数,领导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来门市部的,除非上级来人检查。不上班的时候,我和眼镜子就会跑到书店隔壁店里打台球,一玩就是半天。记得有一次,我和眼镜子打台球比赛赌晚饭,因为技艺相当,你赢一局我赢一局,难分胜负,以至玩过了头,把上班的事给忘了,于是有同事就把这事给告到经理那,经理把我和眼镜子痛训了一顿,另外还扣了我们俩一天的工资。我们就这样每天在悠然自得中度过,书店会走向哪里,如何发展,我们的未来会是怎样,我们从来没有想过。
世上的事最后总有一个结局,正如我的那段当营业员时的清闲时光。自从新经理上任之后,我和眼镜子的闲散日子就到头了。眼镜子,因为性格外向,头脑活络,很讨新经理喜欢,不久便当上了门市部主任,我呢,顺便拣了个巧,捞了个副主任当。或许是新经理看到了当时门市部不景气的状况,想有所改变,于是对门市部进行整改,定任务、搞承包,工资与绩效挂钩,门市部责任承包从此开始。记得当时店方给我们一年定的销售任务是12万元,比承包前翻了近一翻。我和眼镜子是既兴奋又有压力,兴奋的是我们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担心的是怕完不成任务而影响职工的收入。箭已上弦,没有退缩,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我们对当时门市部销售上不去的原因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细,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图书品种太少,商品周转率低,新书上架时间长;二是分配制度不到位,没有按劳取酬,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劳动积极性上不来;三是思想观念落后,服务意识差,与市场严重脱节。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整改:一是加强进货,增加图书品种,保证新书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二是打破固定工资制度,实行浮动工资,多劳多得,收入销售成绩挂钩;三是整顿劳动纪律,优化服务质量,提升营业员素质。为了保证新书上架快,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勤进快添的进货模式。那时候门市部不像现在全省实行连锁,添货只要在网上鼠标轻轻一点,然后省里面通过物流短时间就可以发货过来。我记得当时为了进货,我和眼镜子每个月要去好几次南昌,因为每天只有一趟去省城的客车,所以每天凌晨四点左右我们就得起床,冬天也如此。回来时经常是晚上七、八点,大街上早已是华灯初放。为了保证新书能在第二天及时跟读者见面,通常我和眼镜子会要求全体营业员加夜班,然后大家拆包的拆包,验收的验收,上架的上架,工作结束之后,然后大家一起到小餐馆或是夜摊上吃个饭,聊聊天,说说笑笑,放松放松。其实,我是非常怀念那段大家一起奋斗的时光。经过门市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门市部工作渐渐有了新的起色,图书品种多了,新书上架快了,营业员服务态度好了,进店的读者慢慢的也多了起来。那个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卖年画。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卖出许多年画。对联、门神画、中堂画、还有一些风景山水画。特别年前三、四天,门市部全部人员全天候上班,店方还会安排一些行政上的同志过来帮忙。忙的时候,就像乡下里赶集,人挨人、人挤人,有的顾客为了能早些赶回乡下,也顾不了许多,拉着你的衣袖死活让你给他先买。这样一天忙下来,我们早已是脚麻腰酸,但我们心里却无比快乐。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改变和提升的过程。刚进店的时候,由于什么都不懂,又是毛头小伙子,自然就是一名营业员。后来,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我也就顺理成当的当上了门市部副主任。或许是自己还有一点点素质,又或许是正巧办公室需要人,受领导抬爱,九六年我被调到了办公室,担任办公室主任,成了行政管理人员。刚进办公室那会儿,心里乐滋滋的,心里想,我总算不用当营业员站门市了,在亲戚朋友那儿也有面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我就发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