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理后情

先理后情

呼之或出杂文2025-09-13 05:21:40
现实要做成一件事,实践和努力必不可少,具体过程也各不相同,一般方式却无外情、理、法三种,三者未必全部用到,其中之一总是有的……不论是否成功。感情用事者有之,以理处事者有之,有时还要用到法律,一般是两三
现实要做成一件事,实践和努力必不可少,具体过程也各不相同,一般方式却无外情、理、法三种,三者未必全部用到,其中之一总是有的……不论是否成功。感情用事者有之,以理处事者有之,有时还要用到法律,一般是两三种状态综合。可能用不到法律,但一般行事要在法律框架内,情理综合更是难免,只以情或只以理都很难成事。感情用事自不用说,只讲道理不讲人情也不行。
做什么事都不能不讲情理,两者往往缺一不可,差别只是具体程度。情理二者关系相互矛盾,问题就在具体该怎么讲。在之中混沌也要有个谁多谁少、谁先谁后,具体状态只能具体把握,但一般规律还是有的。俗话说:“先小人后君子。”这直观了情理次序,那就是“先理后情”。
一般人都知道这句话,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现实做事往往颠倒次序,那结果就可能很糟糕。这类人可能不承认自己感情用事,因为那仅仅是开始,之后也逐渐理性,事情却还是难以成功。结果和感情用事一样,颠倒了情理次序,结果甚至比感情用事更差,先情后理做不成事还可能伤害环境。
关于情理关系,我有过专门论述,这里直接引用:一是“处情以理、处理以情”,现实状态要反面调整,这是为了避免极端;二是“大事以理、小事以情”,这是付出对比效果综合考虑;三是“谋事以理、成事以情”,这就是情理次序说明:要以理奠定成事基础,以情达成预期目标……
情理之外还要讲法,法属于强制公理,性质归于理,讲不讲法就是讲不讲理,只是比较平常道理,法更是行为底线。一般做事都要守法,否则或者自身权益难以保障,或者可能面临法律制裁,前者是极端感情用事,后者则为现实社会所不容,成败都难以自保,除非任何结果都在自身绝对感觉。
先理后情道理上很简单,这既为了掌握自身主动,也是达成目标内在要求。这就如同构筑一座建筑,要以理做基础和承重架构,以情做隔断和装饰装潢,工程开工首先要从什么地方考虑?当然要选择稳定坚实基础,否则建筑本身再怎么结实,也等于建在了沙滩上,事倍功半甚至完全一团糟。
基础之后还有建筑本身承重结构,那要按具体设计要求。“大事以理,小事以情”正是说明这一阶段,所谓“大事”就是指关键承重环节。此外是一般环节,重要性减轻,情理状况逐渐从理趋情,具体比例要根据实际具体把握,直到最后装饰装潢,那也确实需要更多感情色调。
但建筑首先是为了使用,要成用先要建筑稳固,然后才能追求情调,这反过来就可能是灾难。先情后理基础不牢,建筑过程就可能酿成事故,那时候已经哭都不及,也就谈不上什么情调了……现实没有人那样去搞建筑,一般处世却太多了这种烂尾工程。原因何在?许多人缺乏理性泛滥感觉!
孙子说:胜者先胜,然后求战;败者先战,而后求胜。这点明了情理次序结果,次序不同结果截然相反!我们说为人处世要反用兵法,那是指关键环节之外,人生紧要处往往还要以兵法,重大机遇不可多得,必赦不杀只是不要极端,极限状态一样需要极限理性,比如我们说“处下以争”。
先理后情不是简单形式,它要求的是行为本质,只要可以达成理性前提,具体什么形式倒不重要,形式在这里也许只是手段。我们要成就某事,也许开始就需要沟通感情,毕竟人是感情动物,也因此才能成其为手段。不过这种手段可以对人,自身却要警惕,医生是给病人用药的,不要自己把药吃了,医生用药可以治病救人,自己吃了就是没病找病。是为混沌处世三十六计之先理后情。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