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镜与昏镜
镜子,人们自然喜欢明亮洁净的,它可以清晰明白地反映出自己的真实面貌。一些貌似宋玉、潘安的美男儿,或西施、貂蝉般的俊女子,他们肯定常拿明亮的镜子照自己,怡然自得地欣赏自己的娇好。长得丑陋一点的,困难一点
镜子,人们自然喜欢明亮洁净的,它可以清晰明白地反映出自己的真实面貌。一些貌似宋玉、潘安的美男儿,或西施、貂蝉般的俊女子,他们肯定常拿明亮的镜子照自己,怡然自得地欣赏自己的娇好。长得丑陋一点的,困难一点的,或是脸上有点什么瑕疵的,他们或许就不那么喜欢明镜,用的常常是昏暗一点的镜子。一天,刘禹锡见到一位卖铜镜的匠人,他的镜子十面中只有一面磨得特别亮,而其他的则昏暗不明。刘禹锡有点纳闷,问:“镜子的好坏差别,怎么这么明显?”匠人笑答:“别的镜子并不是磨不亮。只是我磨镜子,要适应买主的需求。磨得特别亮的,人照时,脸上一点瑕疵都藏不住,只有十分漂亮、十分坦诚的人才愿意买。因此,十面镜子中只能卖出一面特别亮的。”刘禹锡颇为感慨,回来后,立刻写了首《昏镜词》:“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心灵丑陋,品格低下,这样的人自然喜欢昏镜,窃窃自得,沾沾自喜,“自言美倾城”。
就是当今,在官场中,昏镜似乎也被不少的官员所看好,所眷恋,“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贪点,占的,吃点,喝点,包二奶,泡小妞,这些污点一律不见, 仍然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风流倜傥。甚至自己的贪占问题东窗事发,还觉得贪得不多,比别人清廉。开化县原县委书记王金良落马后,就这样说:“我收了钱,我还是觉得比别人清廉。”这不就是用昏镜自照吗?
以人为镜,《墨子•非攻中》中就有这样的话:“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镜于人”,其实,也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古往今来,贤人很多,就是当今,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郑培民,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见贤思齐,以他们为镜子,即使我们不能成为贤达,也可是情操高尚的人。可是,有些干部,他们崇敬的不是模范,不是先进,竟然是什么“和尚动得,我也动得”,是什么“不贪白不贪”,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贪官倒成了他们效仿的镜子,早把“吉与凶”放到脑后。你贪百万,我贪千万,前腐后继,竞相攀比,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贪污金额高达亿元,创下新高。这些人平日所喜欢的,不就是昏镜吗?
常用昏镜,“陋容多自欺”,自然会心安理得地放松自己,宽宥自己,放纵自己,享乐自己,千方百计地想把自己的贪欲无限地放大,这样,还不日渐地走向堕落?
以人为镜,是仰慕明镜,还是贪恋昏镜,换句话说,向什么人看齐,将什么人当作自己的榜样,为国,为家,为自己,确实值得扪心自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找sf传奇网站发布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啼笑皆非的“三十六计”
下一篇:人的折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