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背后的苍凉

浮华背后的苍凉

临死不恐杂文2025-05-05 01:26:38
张爱玲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女子,也是很有争议性的女作家,一生多姿多彩的活着,最后被男人伤害的很深,却还依然璀璨。以前有人批评她是文化汉奸,不管是否是好坏,那是一个时代造成的,要让历史来评论,我只是欣赏她的
张爱玲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女子,也是很有争议性的女作家,一生多姿多彩的活着,最后被男人伤害的很深,却还依然璀璨。以前有人批评她是文化汉奸,不管是否是好坏,那是一个时代造成的,要让历史来评论,我只是欣赏她的作品,何况是男人彻底毁灭了她的人生和才气。我的观点正如张爱玲写道:“我是对政治不感兴趣的,我总想着政治这样东西范围太大了,也太渺茫了,理想不一定能实行……我宁可就我本人力量所及,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做一点自己认为有益的事,做到一点是一点……你不管政治,政治要找上你……”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生于上海的一个官宦家庭,两次被父亲囚禁在家,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后来逃到母亲家,母亲为了她失去了很多。因她过早的接触到了人性的卑微和看到了大家族内的淫乱、摧残,导致她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跟势利。常常以冷眼来旁观世界,写出一串串苍凉、没人性、冷酷的文字。“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长满了虱子。”简单的一句,却写出了张爱玲对生命的热爱和无奈。
1938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1939年秋,张爱玲终于时来运转,得到了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的机会。
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就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张爱玲是一个文学天才,三岁时背唐诗,七岁时写了第一篇小说,24岁便以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走红文坛,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她的创作鼎盛时期是在1943年到1945年之间。《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如花似玉年龄的她竟然能用那么冷漠超俗的眼光去剖析社会百态以及都市男女的感情世界。在她笔下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物都显得丰满而有灵性,“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张爱玲的笔宛若金针,貌似漫不经心地描龙绣凤,实际上却将字字句句都刺在世人的心上。
四四年《流言》散文集出版。她以高度的敏感,驱动她的文字方阵,运用她的独特视角,以非常时期上海的平常男女平常事为主要内容,写出了许多令人惊喜的优美散文。
我认为她的散文比小说写得较为健康。纵观她的散文,总会有意无意地转入顾影自怜,感时伤世,营造出一种孤独、凄怆而又美丽的氛围。始终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冷色调绵绵流淌于字里行间,一股淡淡的苍凉总是透过纸张袭上心头。她以淡淡的悲情溶入自己的写作中,透过打着烙印的心去观察那个时代的世态人情,一切在她的笔端另生一番情景。
她的作品总有那一缕无处不在,挥之不去的荒凉之感,是一种女性化的敏锐细腻的感叹。散文《爱》只有三百字,但却洗尽铅华,不动生色间那些人生的苦难和沧桑已被她轻轻触及,用寥寥数笔便把这份简单又复杂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那句:“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在时光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声‘你也在这里吗?’”寻不着山盟海誓、天荒地老的缠绵,只独独问一声:“你也在这里吗?”一份爱的无奈和哀痛已被暗暗激起,流水落花的偶然莺飞燕过的渺茫。令人感动,耐人寻味,文章写的精致、清丽、寒冷彻骨,偏理性。
《有女同车》写了电车上两个女人的对话,末了“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一下子新意翻出,化俗为雅。把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陌生化,再添上一笔意味深长的点染。摹写生活易,将生活陌生化也不难,难的是最后的一笔点染。这正是张爱玲的功力。
《谈女人》写了女性生就的依赖男性而滋生的苦乐酸甜及美丑好坏以及她对这个恒久话题自己独特冷静的剖析,在她理解,“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不过是个古装美女,世俗所供的观音不过是古装美女赤了脚。
几千年来,女性处在一个附属的地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外表上看上去世界各国妇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实际上女人总是低的,气愤也无用,人生不是赌气的事。”她虽然是一个女人,却对女性毫不偏袒,用了铁铸的画笔,几笔就点画出她们天性深处的东西:“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一个女人,倘若得不到异性的爱,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女人就是这点贱。”
我喜欢张爱玲所有经典的文字,细读千遍不厌倦。
“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传奇》
“人生恐怕就是这样的罢?生命即是麻烦,怕麻烦,不如死了好。麻烦刚刚完了,人也完了”。——《论写作》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传奇》再版序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更衣记》
“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张爱玲的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张爱玲写得最多的就是一个“情”字,但是她偏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悲剧,这为她的作品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父亲为了钱竟逼自己的女儿为妾,姐姐为了讨丈夫的欢心竟把自己的妹妹送给他玩弄。其笔下的女子,在旧上海被霓虹洇染成暧昧胭脂红的夜空下,上演着段段传奇。是风华绝代的耀眼光芒,但在华丽的质感背后,却是厚重的苍凉点起一根残烛,摇红烛影,在千万重迷离烟雨的包围下摇摇欲坠,是一抹痛且悲的无奈,也是乱世中的爱情。《倾城之恋》是她笔下唯一圆满的爱情,同样是两个在不同世界的人,却因一场动乱足以厮守。
“牵手是一个很伤感的过程,因为牵手过后是放手!”张爱玲的悲凉应是与她自己的爱情有关。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少有正常的感情,有的只是欲望枷锁下压抑
标签
相关文章